精神疾病吃药没效果,该怎么继续治疗

精神疾病的治疗很漫长,患者与家属也会有很多疑问,出现焦虑等情绪,这些很正常的。

一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感觉治疗效果一般,此时,患者通常会想:

"既然我治疗没什么效果,是不是我这个病治不好了,我直接放弃算了?"

"我还是想继续治疗,想试一试,怎么办?"

当然要继续治疗

精神疾病不是无法治疗的绝症。一般情况下,精神疾病都可以借助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控制效果也不错。一般人之所以认为精神类疾病很难治,是因为精神疾病的特殊性。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

1、疗程较长:

特征之一即为疗程较长,和普通感冒不同,精神疾病通常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持续治疗,才能逐渐康复。

2、个体差异较大:

精神类疾病往往个体差异较大,即使两人患了同一疾病,使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甚至会出现一人治疗效果很好,而另一人效果一般或毫无效果的情况。

但这并不能说明,药物治疗是无效的。与医生多沟通,肯定可以找到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

3、影响患者的自知力:

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

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以及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判断并指出自己以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是病态的能力。

自知力完整的患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生病,知道自己需要治疗,积极配合医生。

精神类疾病一般会影响到患者的认知能力,使其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更难遵从医嘱,导致治疗过程变得曲折。

4、发作次数越多,治疗难度越大:

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部分患者难以坚持,会擅自停药、减药,造成病情加重或者复发。而很多精神类疾病都是发作次数越多,治疗难度越大,如果患者停药致发作,可能会造成终生服药的情况。但多次发作后并不代表疾病会成为绝症,不少疾病依然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控制。

精神疾病的治疗困难,很多是由于人为因素。这些因素如果能够更好的控制,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也没有那么困难。

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严格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减药停药。

疗效不理想,如何继续治疗?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会使一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加上疾病本身对人的心理与情绪的影响,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患者与家属的焦虑。

缓解焦虑与不安的利器是正确的认知与可行的应对办法。

患者与家属较多考虑的因素便是药物的副作用与疗效,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患者家属治疗时应如何应对疗效不佳的状况。

1、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按常用剂量应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这是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的。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副作用再低,也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出现副作用。

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头痛、头晕等,这些反应一般出现在服药初期,随着继续服药会逐渐好转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人体会因持续服药而逐渐耐受适应。

如果服药初期有些不适,很正常。而且,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市场上用于精神疾病治疗的新药,副作用都比较小,在人能耐受的范围之内。不要因为服药时出现一点点不适就自行减药停药,要坚持下去。如果一直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就需要找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2、药物的疗效:

除部分速效药物,不少抗精神疾病药物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比如抗抑郁、抗焦虑类药物。而且,即使起效后,通常也需要继续服药至足量疗程,才能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

因为较大的个体差异,一部分患者会有疗效不佳的情况。

在治疗初期,要与医生商量,询问大致的药物会起效的时间,在副作用可以耐受的基础上,先坚持服药至医生所说的时间,倘若仍然觉得效果不佳,可以再找医生调整用药,但不要擅自调整。

如何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如果觉得副作用大到难以承受,或者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且坚持至应有的起效时间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这个时候,患者与家属就可以找医生沟通调整用药了。但在此期间,要注意:

1、不要擅自调整用药:

擅自减药或停药,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稳,加重,甚至复发,发病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遵从医嘱切莫自行调整。

2、向医生说清楚想调整用药的主要原因:

在与医生沟通时,需说清楚此次患者需要调整用药的原因所在,是副作用太大难以承受,还是治疗效果不佳,方便医生判断。

3、维持治疗期间的调整用药: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通常持续数月,有的甚至数年,这期间,患者的病情会有所变化,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

如,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医生便可以考虑逐渐停药,或者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服用其他药物。

医生往往会与患者家属约定复诊的时间,要求定期汇报疾病变化情况,方便医生及时了解并作出判断。

如果觉得患者目前的治疗存在问题,不要紧张担忧,要了解清楚目前的情况,然后带上患者的病历和正在服用的药,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

这些离不开家属的配合,精神病人的家属是非常伟大的,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路上,必须要有家属的支持与陪伴。他们是患者的支柱,要更加冷静、理智,在患者病情有变的时候,及时发现并正确应对。

文章来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07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