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诊断的发言:橡木型和芦苇型的精神病
Jacques-AlainMiller
前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主任,
世界精神分析协会与弗洛伊德事业学院创始人
午休吃饭前我先来讲两句话。
首先是个“打补丁”的论点。我们不必一定要拥有一种同质的临床。相反,拉康或其他临床医生在不同临床中的某些时刻比其他情况下要更可靠、合适一些。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开会?例如,提到“舒尔伯式的精神病”、“拉康式的精神病,”、“乔伊斯式的精神病。”碰巧的是,个案情况的特殊性尤其在某种理论构造上,甚至在构造的这种部分上都是辅音,是次要的。
然后,今天早上我已经谈了几句话。首先,发作的问题仍然有被忽略的地方。我们谈论发作条件时前后对比明显。然而并非总是如此。这里有可以建造橡木和芦苇风格的临床材料。当发生脱落的情况下,主体发展出一个假的父亲名字和一个假的阳具,以使个案表现为正常,个案在破裂的那一刻,真正发作的时候,我们有深渊般的全面的震动。这个时候,这种症状的崩塌是以橡木为模型的,因为当暴风雨来临时,橡木会直到一个关键点才被压垮,这时候发作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一个结构如同芦苇那样存在时,主体遇到暴风雨,就出现了症状式的滑坡,如果没有准备好发作,就会如芦苇般漂移不定。
这是我的一个假设。相反,另一个假设是:总有一种发作的因素,拉康称为“一个父亲”或者“推向女人”。但是,我们只是没有看到它、发现它,也许这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生了的,用《精神病治疗的先决条件》的语言来说,就是恢复到想象的结构中。很多人认为,这也是为何儿童精神病的临床总是在实践层面很难观察到的原因。
那么,根据我的假设,普通精神病(psychoseordinaire)仍然主要是芦苇型的精神病。至少,时间前后的对比下变化并不是很明显的。
其次,让我们不要忘记,《精神病治疗的先决条件》的镜像阶段不是拉康最初描述的阶段,而涉及到的是精神病性的镜像阶段。如果它不是由符号组织的,那就是一种精神病的状态,居住着原始的,克莱因派的分裂态的痛苦。当一个人局部退行到镜像阶段时,那就是精神病。换句话说,这个阶段说明了原生精神病的论点。
第三,我发现米歇尔·米切(MichèleMiech)的话非常正确。确实,在提出《精神病治疗的先决条件》时,对于拉康来说,是什么使世界井井有条的呢?是什么使您的想法发生在您的身体中而不是跑到其他的地方去的呢?是什么使您对头部和身体感觉良好的呢?是什么使一切都有自己的位置的呢?
在第三个研讨班中,拉康说这就是父亲的名字,父亲的名字被设想大他者的能指,S(A),也就是作为大他者的大他者,也就是说有一种元语言的存在。然而,随后,拉康演示了相反的观点___我们以假设哥德尔不完全定理赋予给他这样的的想法——根本不存在大他者的大他者。那么,父名脱落的概念又会变成怎样呢?它是以话语外的事物来替代的。确实,决定着分类、索引性的东西的,就是话语,以及由话语结构决定的对话的惯例。
普通精神病系列:
课程笔记丨筑爱中法研讨班(第一轮)儿童普通精神病的临床答疑课
普通精神病的概念:以一个案例说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