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此篇文章是笔者十九年前,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肿瘤专业研讨会上唯一入选的中医研究成果论文。该论文在大会作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赞赏和好评,是一篇对肿瘤专业医务工作者和癌症患者难得的一篇好文。
癌症是一种心身病症(psychosomaticdisorders),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的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癌症的发生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C型行为和社会因素所导致的。长期反复的神经活动偏差,是许多癌症的诱发因素之一,而且,不同的精神状态还常会左右癌症的发展速度和治疗效果。长期紧张和过分激动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容易遭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的侵袭。情绪紧张和长期压抑,可能是体内癌细胞的活化剂。预防这类疾病,关键是讲求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各种心理、社会因素。中医讲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人体内气血运行的紊乱,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古代医学家们早就指出乳腺癌发病与妇女长时间的情志不遂有关,噎嗝病与暴忧有关。在所有的癌症中,食道癌、甲状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与心理、精神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由于精神刺激,使人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病,如大怒伤肝、忧思伤脾、暴喜伤心、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等,此时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容易使潜伏在人体内的癌细胞乘机活跃起来而发展成癌肿,或促成转移。当癌肿发生之后,如果情绪更加低落、沉闷,癌肿将迅速发展;反之,如果精神振作,奋起向癌症做斗争,并采用综合科学的治疗方法,癌症将被击败。目前,有很多癌症患者确诊后,思想上承受不住突然的打击,无法正视现实,恐惧、气愤、悲哀、失望等情绪接踵而生,这就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同样的医疗条件,由于一些病人“想得开”,有着与疾病做斗争的坚强意志,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吓得不知所措的病人治疗效果要强得多。如果精神上被摧垮,外因就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即使再好的治疗也是枉然。所以情绪既可“致癌”,也可“治癌”。因此,肿瘤病人除了积极地进行临床治疗外,更要注重经常保持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过去那种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已经转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以身心双重健康为标志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model)。这个转变的最大特点是,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具有和生物因素同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这种医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中,既重视疾病,又重视病人;既重视药物和手术治疗,又重视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真正转变了过去那种“以病为本”治疗的旧观念,确立了现在“以人为本”治疗的新观念。既然突出了“以人为本”,那么对癌症病人开展心理治疗就不容忽视。
笔者从事癌症临床治疗多年,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颇有感受,在日常接诊中,根据病人的各自情况,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及诸多表现.因人而异地开展对号人座、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体会与做法如下:
一、知晓病情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参与治疗
开展心理治疗,必须扫除思想障碍,其前提是要让病人知晓自已的病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可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的舆论误导及渲染.以致人们“谈癌色变”,现实生活中“恐癌症”侵蚀着每家每户,人们总觉得患上癌症就没好。“十个癌症九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癌症就是绝症,和死亡划等号的这种思想已根深蒂固。因而,一旦家中有人罹患癌症.其做法是能尽量隐瞒就先不告诉病人真相,担心病人心理这关过不去。事实上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来有的病属中早期。可硬是人为地拖到了晚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卫生常识的普及,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及观念也在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在全部癌症中。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有l/3可以预防;有1/3早期诊断可以治愈;还有1/3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因此,笔者的观点主张“公开性”治疗,与其含混其辞,不如坦言相告,当然这要讲究一些策略。这时医生和家属应配合好。提前和患者打好招呼.让病人有个思想准备,根据各种检查和化验结果。找他谈一次话,告知病情,并帮助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安慰工作。纠正癌症就是不治之症的错误认识.帮助患者闯过“精神关”,使患者看到希望和曙光,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以便和医生在治疗上达到默契配合,这才会愉快地接受各种治疗手段,药物在体内吸收的也充分,疗效自然会理想,同时也避免了许多矛盾和尴尬局面的发生。
癌症一经确诊。手术、化疗或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其对身体有创伤和某些副作用,如果不告诉病人实情就无法实施治疗。既或是造假诊断敷衍。病人也会根据治疗方法猜个差不多,这样非但达不到减轻患者精神负担的作用,反而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弄巧成拙了。更有这样的家属,一怕告诉后担责任、被埋怨;二低估了患者本人,怕精神上承受不住打击。就私自决定放弃手术、放、化疗。本来很有治疗价值,但由于上述思想做怪,也不敢医院或专治肿瘤的诊室看病。医院病房或诊室就治。为了不让病人发现自己患癌,甚至有的必要检查也不敢领病人去做。岂知癌症不同于其他病症,专业性很强,而且首次治疗和用药正确与否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着预后的疗效,等一旦明白过来将悔之晚矣。
笔者曾接待过这样的家属,兄弟姐妹共五人,其中老五患了肝癌。另外四人职业都是医生,他们一起前来找我帮拿主意,前提是不想告诉病人实情,也不想给她做手术或介入治疗怕遭罪。实际上病人已确诊了三个多月,他们四处讨方,又医院咨询,最后才通过别人介绍找到我,问有没有好招,并请我去家中会诊。见到病人后我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看着真可怜,已经躺在床上不能下地、极度消瘦、全身黄染、肝区疼痛难忍、腹水严重。问之,三个多月前症状并不明显,最近一个月突然加重,医院治疗,只在家中对症用药。真可惜家中有四位大夫。一个星期后病人却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间。
类似这样沉痛的教训时有发生,为此笔者再次呼吁:应该让病人知晓病情,这也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别人没有理由剥夺。只有知晓病情才会使病人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癌症患者不必要的猜疑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癌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癌症的手术、放化疗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均很大,有了精神准备和求生的欲望,就能克服战胜之。尤其是我们中医治病。强调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不见到病人不行,见了病人不把病情挑明也不行,治疗方法、用药、饮食忌口及一些注意事项等不说透还是不行,也不利于心理和精神治疗。所以瞒隐病情是治疗中的一大障碍。另外,癌症不是吃几付中药就能好的病。而需要一段长期的治疗过程,一旦病人觉得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自然会产生怀疑,甚至拒医院、换医生和换药等,这就会错过最佳的综合治疗时机。对预后相当不利。当然,有些个别情况还需个别对待,对高龄老人患癌且属晚期,或有的病人精神上特别脆弱,癌亦属晚期,前提是没有任何治疗价值的,根据具体情况和家属意愿.可以实施“保护性”医疗。
二、调整心态精神支柱不倒是关键
调整心态要注重心理治疗。所谓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指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医患之间语言、行为的交流以及治疗性人际关系的交往.帮助病人克服心理困难或心理障碍,达到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治疗过程。
今年六月,我们在经常参加活动的名会员中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在精神方面,能够正确对待病情。保持乐观心态的高达%,恐惧绝望情绪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均未超过半年。通过问卷了解到这些人都能做到医患结合,积极参加群体抗癌活动,生活情趣很丰富,生活质量也很满意。归结到一点就是都能正确对待疾病,都能善待自己,心态调整的好,当然这只是患者群中的一部分人。
临床中我们见到癌症病人的心态较为复杂,尤其是刚刚患上此病的,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疑虑期——在没有确诊之时,病人焦虑反应突出,对诊断表现震惊和猜疑,对诊断又心存错误的侥幸。往往反复求医检查企图逃避;二是惊恐期——病人已经被确诊为癌时,会惊恐万分、烦恼不安,如大祸临头。性格外向者会悲伤痛哭、茶饭不思。内向性格者可能逢人征询,以求证实。病人害怕早逝,牵挂家人,同时本身又需要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三是悲观期——病人对自己患癌确定无疑后,便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方面留恋过去的人生,惦念放不下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又急于安排规划有限的人生。相反却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同时病人心理活动十分矛盾,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心绪不安、事事失兴,终日闷闷不乐。很少有病人能规划出明确的未来目标;四是认可期——经历一个时期的诊治与周围环境的适应,病人终于接受了自己的“病人角色”。由于对生活和工作有了一番安排。病人心情反倒表现平静,准备默默告别人生。同时,表现为愿意接受治疗,并对各种疗法寄予很大期望;五是失望期或乐观期——病人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的折磨,不但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挫折。由于疗效不显或体力不支或经济负担过重或痛苦难忍,产生消极绝望心理。而一部分人会因疗效的出现呈现出乐观的情绪,愿意继续接受治疗,以期待治愈。
那么在病人失望徘徊阶段,医生就要及时有针对性的予以心理治疗。首先要鼓励他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战胜自我,要珍惜人生,人生虽美好但她属于努力拼搏的人,要用精神的力量去战胜一切,这时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外因、内因要协同作用,首先自己要解决好生死关,看破生死、要不怕死。从哲学意义上说,生就意味着死,肉体的生命不是永恒的,这是各种生命的必经之路。是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落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的几十年又何尝不是一次花开花落!在生活中,能够夺去人生命的因素有很多,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有许多是人为难以抗拒的,人难免一死,只是迟早而己,要想开这一层,就会轻松多了。其次,要客观分析、冷静思考自己面对的现实。癌症虽是一种能够致命的疾病,但他并不是绝症。其它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照样可以致人于死地的,可心理压力并不大。所以要了解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了解它的规律。精神上放松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愉快地接受治疗。才会促使疗效提高。卡尔·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说道:“精神,乃是您所信赖的伟大神医”。“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调理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能有这样“必愈”的信念。就会给病人带来新的艳阳天。
笔者曾治愈一个危重癌患.无论对医生或患者均有启发。那是九七年七月中旬。医院会诊一位晚期残胃癌患者。用医学术语描述此人已病入膏肓.残胃癌复发并广泛转移,侵及到胰腺和整个腹腔。手术开腹后见肿瘤弥漫已无法切除。只好做了胃肠吻合术以解决进食问题,就缝合关上了腹腔。当时见到病人躺在床上,体重不到90斤(身高1.7米,年龄60岁),进食已困难,疼痛难忍,严重贫血,出现恶液质状态。放化疗已不能接受,只靠止痛针和能量合剂维持生命体征。总院专家会诊后告诉家属说:“已无任何救治的希望,准备料理后事吧。”这时病人见到我好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恳切地说:“刘所长。只要能给我救过来,就是下毒药我也敢喝,我就是不甘心这样死去.哪管能给我再延长半年我就知足了。”交谈中得知他是个师政委,虽然病危但仍透露出一种军人的气质。他家属跟我说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再能坚持半年,争取看到未来的孙子或孙女的诞生,孩子的名字他都给起好了。我说只要有个信念就好办,并安慰他说有了这个精神支柱服药就会见效。之后,医院给他调方,并鼓励他喝药,开始他喝了药就吐。胃脘部疼痛的受不了,后来改为少量频服,一勺一勺地喝,渐渐地产生了药效,贫血好转,疼痛减轻,并能少量进食,病情有了转机。这时我又启发他在床上做静养功调整精、气、神,采用想象疗法.配合意念来控制病情,击退癌魔。坚信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那“一”就属于我,要真正用“心”来战胜病灶。他每天很认真地照我说的去做,到了国庆节,他的止痛药已全部撤掉,病情明显好转,决定办理出院。回家后继续坚持服中药治疗,一直至今已经四年整了,彻底痊愈,体重增加到斤,一切感觉和正常人一样,今年春天经总院复查胃镜、CT及各项指标化验全部正常,腹腔病灶全部消失,奇迹真的发生了。
三、调动潜能培养个人兴趣与爱好
每个人的机体内都蕴藏着一定量的潜能,这种潜能只有靠人精神情志上的调动才能发挥出来,一旦发挥出来将会“奇迹”般地战胜疾病。实际生活当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夜间行人在马路上走,突然回头发现后边有坏人或疯狗追赶。这时他跑的速度非常快。再有当突然发生地震的一刹那,人们从房子里逃出的速度也非常快。而这种情况下的“速度”是平时练不出来的,这就是潜能的暴发。所以患了癌症的病人,要积极调动和发挥体内的潜能来与疾病拼搏,坐以待毙,不如奋起抗争。
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总是高兴不起来,成天闷闷不乐。疑心重重,对治疗缺乏信心,精神支柱倒塌,生活勇气丧失,意志崩溃,这时就会陷入一种怪圈:心态不平衡→思想压力增大→严重失眠→食欲下降→身体消耗→内环境改变→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潜能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落导致心态更加不平衡,如此恶性循环而最终导致癌症的复发、扩散、转移,直至死亡。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该患到大连打工五年,29岁患乳腺癌手术切除。由于过去身体特棒,所以不能正视自己的病情,心态极不平衡,同病房的患者恢复比她快,她也诅咒人家,还怀疑爱人不忠,整天哭骂不止说命运捉弄她,不到半年就出现了肝转移及骨转移。因怕脱发不愿意接受化疗,来诊要求服中药,并扬言要吃光、花光,最后再将儿子掐死免得跟后妈受罪。这种心态导致的病情加重是其必然。因此患上癌症,要学会自我解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要心胸豁达,行宽心和、泰然处之,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病已经得了,无论轻重,抱怨、哀叹、哭天喊地都与事无补,人活一口气,勇敢面对.振奋精神、积极治疗才是上策。要学会和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尽快摆脱怪圈,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这时最好运用转移法,将不佳的心境(兴奋灶)向宽慰和欢乐的情绪转移,暂时忘掉忧怨,培养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做一些有趣和健康的事情。在不惬意时,到公园或结伴郊游、踏青去;或参观书展、画展、美展、练书法、摄影、看电视、读书等等,尽快使不良情绪转变之。而这些闲情逸致,既陶冶情操又分散了对疾病的注意力,也使一些从前无暇顾及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确实丰富了生活和精神世界。当有了健康的心理、乐观的心态,延长的生命中也增加了缤纷的色彩,生存质量提高了,免疫功能增强了,自然病情也随之稳定了。
四、积极“话疗”以抗癌明星为榜样
“话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也是癌症患者相互交流抗癌体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人类的语言非常丰富,以语言为基础的心理疗法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最有效的方法。词语可以使人惊恐不安。听到坏消息就会脸色苍白、心跳加快、伤心、落泪;听见沉痛的噩耗会昏倒、失去知觉。而听到好消息就会高兴、欣喜、筋骨舒畅充满幸福之感。当人陷入不可自拔的苦恼之中时,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富有哲理性的深刻而实际的道理会使人度过精神危机,重新充满信心和勇气。针对患者心理上的疑惑,我们在临床中举抗癌明星的例子,介绍他们相识,给他们搭桥.搞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明星们现身说法谈体会,到电台直播间演讲,放录像、参观图片展,以榜样的暗示疗法激励新患者。帮他们闯关。一位诗人说过:“人生不是一只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使他燃得光明灿烂。”几年来,我们沈阳市癌症康复协会共评出了三届名抗癌明星。他们当中癌龄最短的6年,最长的37年,就是这三百多把火炬引导着病友用毅力、用勇气、用科学态度、用乐观拼搏精神与癌魔作不懈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明星虽然没有显赫的功名,但他们微笑地面对生活,把生命的极限远远地抛在后面,带着神奇的色彩显示出超越现实的力量,而且向周围的不幸者奉献着爱心。像歌星、影星、球星一样,我们这里也有自己的追星族,明星们所走的路,就是病友们要走的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话疗”以明星为榜样,鼓舞了很多初患癌症的病人努力拼搏并战胜了自我。
五、坚定信心把个体抗癌溶到群体抗癌之中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战癌魔也如同战场上打仗,处于被动就会挨打。在治癌这场战斗中,只有调动治者与被治者的积极性,争取主动。才能战而胜之。为了进一步扫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早日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我们鼓励他们从家中走出来。把个体抗癌溶到群体抗癌之中去.参加癌症康复协会,鼓足勇气坚定信心,转移“兴奋点”,与病友及时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情感及身体疾病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同病相怜,真诚相对,无任何利益冲突,无功利之争,容易敞开心扉,这种群体抗癌的形式相当于集体心理治疗(grouppsychotherapy),对每个人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心理调整作用。病友之间相互串联,有扑克、棋类比赛;有郊游、踏青、采药;有唱歌、文艺舞蹈表演;有自助性聚餐、集体疗养;有话疗、心理康复讲座;有五年生日庆典、联欢;更有每天在一起习练抗癌健身操等等。让每一次活动都回味无穷,总是沉浸在快乐之中,而没有闲暇沉湎在病情的悲哀之中。很多患者深有感触地说:“没入会时我们曾在绝望的深谷中困惑彷徨:入会后我们在群体中得到了力量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风雨人生路。明天会更好。”用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在沈阳市没有加入群体抗癌组织的社会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约80%左右,而在我们千余人的会员中每年的自然减员率一直控制在10%以下,由此得出结论:注重心理治疗、坚定信念、群体抗癌、卓有成效。
为满足不同疾病的就医需求,全方位的为患者服务,刘光瑞、刘光杰“北方哥俩老中医”已携手同行,开启了线上看病的模式,特告知:
从今往后,只要有人生病,别着急、别紧张,千万别有病乱投医,防止走弯路进入误区!足不出户宅在家里,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手机,添加哥俩老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