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理学第三篇精神症状选编1

《精神病理学》第三篇精神症状选编1

本篇对重要的或常见的精神症状术语逐条作简短的讨论。

条目按英文术语的字母顺序排列,便于查找。不熟悉英文的读者请按书末的中文索引查阅。

少数条目不是症状术语.例如:unconscious(无意识),preoccupation(先占观念)。但它们在精神病理学中很重要,所以加以收录。

在第一篇“引论”和第二篇“症状学方法”里已经详细讨论过的某些症状或综合征,这一篇里便不再收录,以避免重复;也有的条目在第二篇里出现过,在第三篇从另外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好在中文索引里都有。

阅读本书的方法之一是,从中文索引下手,需了解哪一个症状术语,就查阅哪一部分,也就是把本书看作精神症状术语汇编或一本小型的症状词典。医学院校学生不妨这样来开始,等到对症状术语有了相当的了解以后,再读“引论”和第二篇里比较难理解的部分。

alienation疏远体验

这是得知自己已患不治之症或濒死时的一种体验。病人感到他的亲人、心爱之物和成就等都变得和他很疏远,中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切都变得陌生和不真实。病人感到他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一切已无可挽回。使他最痛苦的是他感到无法表达这种感受,说出来别人也无法理解。他深切地感到,尽管肉体还活着,精神却已经离开了人间,他已经从人群中被孤立起来和被隔绝开。

在毫无准备时把不治或濒死的消息泄漏给病人,隐瞒和欺骗被病人所识破,忽然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医生、护士和亲人态度的改变,等等,都容易触发这种体验。

迫在眉睫的死亡可以摧毁一个人的一切价值,这就导致整个自我的异己化。显然,这和精神分裂症病人零散出现的意动的异己化是不同的。疏远体验是可以理解的,它和人格解体有相同的性质。

alteredstateofconsciousness意识改变状态

意识改变状态和意识障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心理状态,前者是可以理解的,后者是不可理解的。用传统的术语来说,前者是心因性或反应性的,后者是体因性(somatogenic)或器质性的。若分析两者的心理各方面或过程,可以从知觉、注意、记忆三方面加以区别。意识障碍的基本特征是一般性知觉清晰度显著下降,而意识改变则否。

意识改变状态可以表现为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同时又有强烈的情感投入,以致在注意焦点以外的事物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可以表现为不能回忆(aninabilitytorecall)某些重大生活事件,还可以表现为不能回忆与个人身份直接相连的标志性人际关系和事件(即发作性身份障碍),而意识障碍则以一般性注意和记忆障碍为特征(参见第6章6.2意识障碍)。

从现象学来看,意识改变状态是歇斯底里最特征性的表现,它跟意识障碍性质不同,很多精神病学家不加区别,实在遗憾。两者的不同至少有以下四点:

1.意识改变状态只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以催眠状态(意识改变状态的一种)为例,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志愿受试者多么合作,总有一部分人始终不能进入催眠状态。但是,只要刺激够强烈,任何人都会发生意识障碍。

2.意识改变状态可以通过意志努力在自己身上引起。换言之,它可以是自因性的。意识障碍不可能是自因性的,尽管它可以是心因性的。

3.意识改变状态可以由本人主动加以终止,而意识障碍则不可能由本人加以终止。

4.意识改变状态的发展总是先有情感体验和意识指向性的改变,然后才有感知觉的改变。意识障碍的原发性变化是感知觉改变,其发展与意识改变状态相反。癫痫先兆是一种意识障碍,可以作为例证。在精神先兆时,感知觉完全丧失而病人仍能进行复杂的想象和思考,且带有浓烈的情感体验。

意识改变状态标示的是多种不同的情况。大致言之,有以下四种:

1.暂态。这是笔者杜撰的一个词语,用以标示常态和病态以外的第三种心理状态,即:暂态既非常态,也非病态,而是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一种短暂的特殊心理状态,它给努力者极大的愉悦或满足,甚至对人生观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天人合一的体验,如陶潜:“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物我同一的体验,如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宗教家的自我神化,如惠能宣扬的“顿悟”;道德家的自我圣化,如王阳明钻研孔孟多年,终于悟到圣人就在他心中,即他的“致良知”;这些都是暂态的例子。显然,“走火人魔”不能归到这里,因为它被人们公认为病态。

2.催眠状态(hypnoticstate)。被催眠者毫无批判地接受催眠者的灌输,按催眠者的指令行动,就像木偶一样,催眠者所说事物以外的世界对处于被催眠状态的人来说等于不存在。当然,这里说的是一种深度的被催眠状态。即使催眠术很高明,人口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到达如此深度的被催眠状态。

3.不能回忆。对生活中某些重大事件完全不能回忆,如度蜜月的新娘子不能回忆结婚及有关的事,把丈夫说成“不认识”。这是歇斯底里或游离障碍的一种表现。

4.身份障碍发作。病人呈现一种跟原来完全不同的身份,对原有身份不能回忆。DSM—IV已经采用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代替过去的传统用语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虽然晚了一些,仍不失为明智。身份障碍显然不能称之为人格障碍,因为:①它不是从小发展形成且高度稳定的;②障碍并不涉及人格的全部或整体。BraunBG()提出关于身份障碍的BASK模型已被广泛接受,就是这个道理。BASK指身份障碍只涉及Behavior(行为)、Affect(情感)、Sensation(感觉,实指感知觉)、Knowledge(知识),而人格的其他方面并无改变。

要注意的是,小说家和影视编导常常采用上述3、4作为素材,并加以夸张,作为卖点,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些情况,尤其是症状显著而持久的病例,在临床实践中很罕见。

ambivalence两价性

E.Bleuler()用“两价性”一语描述精神分裂症动机障碍的整个领域,并视之为基本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意志的削弱所致(Mayer—Gross,),表现为相反的两种行动意向的交替,例如伸出手来似乎要和人握手但随即又缩回去。

精神分析将Bleuler的上述概念推广应用于神经症以及正常人,即凡是同时有两种相反的评价、态度、情感或动机,都称之为两价性。精神分析学派的作者对临床事实的描述往往和他们的理论性解释尤其是“无意识”混在一起。

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临床精神病学家宁愿以矛盾意向(ambitendence)代替两价性而用于描述精神分裂症症状。其实,矛盾意向就是Bleuler的两价性。

精神分裂症的两价性是一种没有自知力和没有痛苦的症状,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是病人觉察到的一一种不快或痛苦体验,二者性质不同。

amnesia遗忘症

Th.Ribot(DiseasesofMemory.London:KeganPaul,.译自Balliereetal:LesmaladiesdelaMemorie.FilsParis,.)总结了关于遗忘症的三条规律:

1.在记忆一般性(或普遍性、广泛性)消解(generaldissolution)的病例中,回忆的丧失遵循恒定的先后顺序:新近的事件、一般概念、情感、动作。

2.在记忆部分消解(即对符号的健忘)且为大家熟知的病例中,回忆的丧失遵循恒定的顺序:专门名词、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感叹词、手势(语言)。

3.在所有破坏性疾病中,记忆退行性变化发生的先后顺序都是相同的:从新近的到陈旧的,从复杂的到简单的,从随意的到自动的,从最少组织化的到组织得最好的(fromleastorganizedtothebestorganized)。

以上三条可称之为Ribot遗忘律,虽然简单,确实是基本的,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Ribot发现,在某些例外的病例中(因绝大多数病例不能恢复),回忆恢复的顺序与消失的顺序刚好相反。

Ribot认为,他的心理学原则是以生理学原则为基础的。在生理功能退变过程中,首先受害的是最近形成的、复杂的。上述第三条提到的“从最少组织化到组织得最好的”,笔者的理解是:零碎片段、互无关联的或死记硬背的知识最容易遗忘或回忆不起来,而那些“组织得最好的”,也就是掌握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知识,却不容易遗忘。Ribot律说的是器质性疾病(同样适用于正常衰老)的记忆退化规律,但这一条跟学习密切相关:死记硬背的知识是很难持久的。从很多高龄老年人可以发现,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他们健忘得厉害,但谈起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却头头是道。显然,涉及专业的事物,他们掌握了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换言之,他们的专业知识是系统性的。这种记忆也就是有机的。

还应该提一下Ribot关于“情感性记忆”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说,当一个类似的情境出现时,过去的经验就会被回忆起来。这一概念已被教育学家应用于教学,也被心理治疗者应用于歇斯底里性“不能回忆”的恢复。

从Ribot关于遗忘的研究可以得出记忆的三种方法:

1.重复是保持记忆的基本方法。

2.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是记住复杂知识的方法。

3.趣好是带情感的。因此,培养趣好是学习的一个关键。这是基于Ribot的发现:带情感的经验较不容易忘掉,或记得更牢。确实,某些带强烈情感的经验,虽发生在童年,到老年也还记忆犹新,而其他许多经验却忘得一干二净。

anxiety焦虑

参看第5章5.2焦虑。

apathy情感淡漠

E.Bleuler()用情感淡漠一语概括精神分裂症的一组症状,并视为基本症状之一。在情感淡漠项下,Bleuler不仅描述了情感倒错(parathymia)、表情倒错(paramimia),也描述了意志削弱的各种表现。因此,近来教科书和量表一般不用情感淡漠这个词,似乎嫌它所蕴含的心理学解释太多,而代之以情感平淡(flatteningofaffect)或情感迟钝(bluntingofaffect)。

N.C.Andreasen()用意志缺乏,情感淡漠(avolition—apathy)概括精神分裂症的一组阴性症状,主要指动机作用削弱。实际上,意志和情感无法截然分开。临床观察到的病人中,意志削弱总是和情感平淡联系在一起的。

这类症状的评定有时困难。有两个因素必须加以考虑:一是受限制的病房生活,另一是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就情感淡漠而言,在住院条件下对病人短期观察所作的评定不宜视为确诊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依据,因为不可靠。

attentiondisorders注意障碍

注意有四个特征或方面(参看J.C.Cutting,):①保持(maintenance):注意力不集中实际上是不能保持注意于一定事物。保持是正常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②选择(selec—tivity):随境转移主要是选择功能受损,疏忽(neglect)意味着对人们普遍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bqcs/60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