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妻子今年40多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已服用药物两年,有工作在上班。前不久的晚上她说:“老公,下班后早点回家吃饭!”我很高兴答应了她的请求。回到家后,果然有十分丰盛的晚餐。
正当享用正酣时,妻子拿起铁锁将房门反锁,当时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的我并没在意。反锁后,她就拿起木棍抽打我,求饶好几次让她停止别打了,仍继续,越打越有劲,而且还要我写离婚协议书,写了不满意,要再写,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这是一名中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分享的遭遇。精神分裂症来无影难根治,出现的时间也变化莫测。对于普通人来说,40岁正是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年龄,却有一部分人因精神分裂症丧失了工作的能力,沦为被人照顾的“外星人”!
手术为药物难治性患者提供出路精神疾病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它涉及到很多学科,同时又与大脑神经核团的情绪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外科微创手术的出现,为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或出现副作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目前药物治疗精神疾病仍然是第一措施,但是治疗效益受限。对于早期或症状相对简单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在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倍感无力,虽然抗精神疾病药物有经过改进,但大量、长期的服用药物会导致镇静、嗜睡、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后期会拒绝服药的重要因素之一(排除自知力缺失的患者)。
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精神疾病治疗的核心目的始终是帮助患者控制或消除精神症状,恢复自知力和正常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
微创手术后,可减药和停药或许很多人对于手术治疗精神疾病不是很理解,其实精神疾病也是一组脑功能性疾病,它是由于大脑边缘系统情感环路中异常传导的神经核团传导或递质分泌异常引发的一组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也是通过调节递质分泌来控制精神症状的,但是在长期的服药过程中,抗药性及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等条件会形成疗效受限,手术也因此有了存在的意义。
对于40岁要养家养孩子的人来说,手术可通过微创的方式,让患者重归正常的生活,恢复社会功能。术后由于精分产生的一系列行为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或控制,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减药、到停药,达到临床治愈。
该手术利用DTI、MRI、CT等影像技术融合,定位更为精准,不会对大脑正常脑功能区域造成影响,给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