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随笔middot神志病科杂感

神志病科杂感

在神志病科见习的一个月改变了我以往对精神疾病的看法。

仔细想来,这之前的时间里,因为对这一类疾病的了解几乎为零,精神病对我而言似乎只是一个用来调侃和侮辱的词汇。对患有精神病的人,我往往是避而远之,有时竟也是激发恶念的对象。

小时候曾经跟着一大群孩子围着一个疯老汉高声喊叫甚至扔他石子,曾经在大院里和老婆婆们对楼上的痴傻孩子评论嘲笑,曾经在看到别人要跳楼的时候幸灾乐祸。凡此种种,我在神志病科遇到类似患者的时候,总回想起这些儿时的恶行,这让我羞愧又害怕。人的恶念也许真的来自于天生。

无知产生偏见,如果我们可以认识了解精神病,我们就会正视它。它就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

双相情感障碍,等读完这一段之后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这个疾病的表现。在精神类疾病里,它自杀率最高危险系数最大。很多自杀未遂的患者在仔细询问病史之后都可以确诊为这个病,它的典型症状就是既有躁狂心境又有抑郁心境,通俗的说,就是既有脑子特别清醒聪明不知疲倦的时候,又有情绪低落焦虑担忧的时候。在体验过躁狂心境带来的快感和充足的干劲之后,再体验低落的抑郁情绪就会显得异常痛苦。从而悲观,自卑自责,陷入痛苦的深渊。

在神志病科治疗双相的患者,大多是孩子。我在见到这些他们的时候确实很吃惊,才刚刚步入青春期,明明还是一脸稚气,手上却刻满了深浅的割腕留下伤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一个13岁的小女生,她手腕上的伤痕像搓衣板的凹槽,密密麻麻足有十几道。有一些伤痕甚至深达骨面,触目惊心。

他们变成这样,是父母的责任。原生家庭带来的苦难往往是这些疾病产生的根源,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常年不在家,或者和父母关系差,这催生出他们的不安定感,在遇到难处的时候会感觉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如果这些孩子不善交际,那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女生尤其如此,细腻的情愫反而会让抑郁和焦虑无处释放,夜晚的孤独往往催生自杀的念头。

前面所说的那个小女生,她因为和舍友的关系不好,总感觉有人在说她的坏话,不想吃饭更不想读书,成绩差,父母很早就离异,父亲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去了解女儿的心事。只是责怪她不努力读书,觉得她矫情,不争气。就这样,她更加重了幻听和妄想。在夜晚她熬不住的时候,就用剪子在自己手腕上剌一刀,她说:这样会感觉好过一些,那些幻觉带来的声响会小一些。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必然会经历一段精神疾病的病史。有些经过时间的推移,渐渐恢复正常并且遗忘这些往事。而更多的,则是把这些病态的心理活动稍微弱化之后就写进了自己的性格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执、暴躁这些自己不会认为是疾病的状态。可能我们觉得正常,但在某一天也许就会爆发。

谁也不想自杀,更不想被人看做精神病。作为医生要做的是治愈他们的疾病。而作为更多你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都应该去正视精神病而不是无视,消除对它的偏见,认真审视自己。更不能让自己心中的恶念肆意倾泻到那些被精神疾病折磨的无辜者上。因为,在做出恶行的那一刻,自己和一个精神病患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7-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17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