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告诉你,破解养老行业服

老人养老院内独自进食窒息死亡,法院判决养老院赔偿十多万元;七旬老人在养老院摔倒受伤后死亡,养老院被判承担60%责任,赔偿20万元。这样的新闻,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好几起。养老行业,绝对的高风险,而这个风险,主要集中在服务的过程中。

笔者依据新出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再结合司法实践裁判规则,从入院评估制度和传染病人等特殊老人的应对措施两方面,为养老机构提供法律风险防控对策:

1.建立入院评估制度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服务协议约定的护理等级来作为确定责任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实际提供的护理等级与约定不一致时,法院将直接依据国家、行业护理等级标准判定养老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当然,老人的实际身心情况与合同约定的护理等级有较大偏差的,还是会以老人的身体实际情况作为判断标准。《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就规定,养老机构需要对老年人身心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或变更照料护理等级。因此,养老机构应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护理需求等级服务表》等国家标准,对老年人身心状况作科学客观评估,在取得老人或其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将评估护理等级约定在服务协议中,并据此提供服务。

2.传染病人等特殊老人的应对措施

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是,入住老年人患有精神病、传染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的情形。民政部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养老机构服务合同》范本中第8.2条规定:“乙方(老人)或乙方监护人保证乙方不属于患有精神病、甲类或乙类传染性疾病等不符合入住养老机构疾病的老年人”。对不符合入住条件的入住老年人发生人身、财产损害的,一方面,根据养老机构和入住老年人双方的过错程度,认定混合责任,即双方都要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认为监护人或代理人保证入住老年人符合条件,既是对入住老年人负责,也是履行对养老机构的告知义务,否则应作为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就规定,养老机构发现老年人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代理人或者紧急联系人,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配合实施卫生处理、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因此,养老机构既要求老人及其代理人提供相应的检查报告,还需要其作出相应的承诺,以避免相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新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既为养老机构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希望通过本文,养老机构能找到应对风险的措施,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营风险。

高相宇律师

法律咨询

合同草拟

出具法律意见

案件代理

定制法律服务

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1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