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位画家进了48个精神病院,用画表现

精神病院到底是什么样的,

精神病人究竟是怎样看世界,

一直以来,我们都充满了好奇。

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中国作家高铭,花了4年时间,探访精神病院,通过近距离地跟精神病人交流,写成了著名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边》。这是我们第一次了解,原来他们跟我们想象中的模样大不一样,原来他们的世界如此精彩。

然而在高铭之前,在大洋另一端的美国,一个叫JeremyBaum(杰瑞米·鲍姆)的男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做了同样的事情。从年开始,他不停地走访各个精神病院,用画笔为我们描绘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们独特的、深刻的思考和想法。

偏执、荒诞、悖谬、

奇幻甚至有些许残忍。

杰瑞米笔下的世界,

看似诡异黑暗,

但同时又充斥着,

破碎之美的致命吸引力。

他大部分作品,

都是用圆珠笔和马克笔绘制,

仅仅用最简单的画具,

却完整的表达了

自己的态度。

从整体铺垫、画轮廓、

再到上色、细节刻画,

杰瑞米的每一笔每一划,

都让我们感受到精神病人,

对这世界无言的倾诉。

画中常常出现一些宗教符号,

倒五角星、十字架、全视之眼,

让画作多了一丝神秘色彩。

部分时候,杰米瑞的画,

令人心生恐惧,但是有时候,

他会在画中添上一束光。

刺破黑暗的光明让画面柔和了不少,

这也许是他对精神病患者的祝愿,

也许是他对精神病院的直观感受,

尽管身陷“囹圄”,但我们仍有希望。

杰米瑞的艺术风格融合了

写实主义与超写实主义,

强劲有力的线条、

梦幻般的构思,

精确描绘不合理的世界,

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

正因为这种奇妙而魔幻的画风,

慢慢地,杰米瑞被很多出版商看中,

认为他的画特别适合做推理小说的插图,

因此,邀请他负责书籍的插画设计。

为了更好的了解精神病人的心理,

杰米瑞还专门跑去研究心理学,

他买回大量的资料,

每日每夜地琢磨,

经常饭都忘记吃。

看一段时间书,

他就去一趟精神病院,

在反反复复的对比中,

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

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在这之后,

我们可以明显地

感觉到一些变化。

人物更加丰满,

颜色也艳丽多了。

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好像不再那么令人顾忌,

他们也有属于他们的色彩,

他们也有属于他们的魅力。

25年,杰米瑞

孜孜不倦地走访了48个精神病院。

有网友说:

哪有人会去

精神病院画画?

他就是精神病患者,

只不过借了个画画的名,

去犯病而已!

但杰米瑞说:

只有不停的挖掘,

人类在非正常状态下的意识,

才能真正了解人类意识的本源,

才能找到我们自己,才能知道,

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或许,杰米瑞在我们眼里,

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但有句话说得不无道理:

“可能有时候不是他们偏执,

也许不是他们古怪,

是我们太中庸。”

从自己的视角,

怀着满腔的热情,

表达对这个的世界的情感,

光明或黑暗、平淡或热烈,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

都是纯粹可贵的。

推荐阅读文章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试验发现,精神病学并不可靠……

香港精神病何其多

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超1亿,多数是抑郁症,你身边有么?

有哪些患有抑郁症的名人?全球15个最负盛名的天才精神疾病患者盘点

从精神分析看抑郁症──真的是想太多吗?

推荐优质工作坊

高风险(自杀、自伤、抑郁等)学生的辅导与心理咨询工作坊——基于叙事疗法的视角(19年8月,青岛)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于危机干预的应用(19年10月,合肥)

蔡顺良:亲密关系困扰解析与应对工作坊——客体关系理论取向(19年10月,北京)

客体关系理论与实务应用初阶工作坊(19年10月,北京)

王建平:年CBT行为治疗连续培训通知(武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认证项目

北京心舍心理测试小程序,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测试项目:人格、心理健康、情商、孤独……)

本文摘自新浪网,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2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