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精神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疾病的症状的判断,不仅直接关系到疾病病种的判断,更关系到后期治疗的用药、方式。
所以——
很多精神科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通常都会从症状着手。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有时候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典型的就是:往往一些类似的症状,背后代表的实际是不同的病种。
比如,精神病和躁狂症。
两者都属于精神类疾病,但是——
精神病是一种很容易和其他病种混淆的疾病,归根结底是因为精神病的一些症状和其他类疾病的症状,比如精神萎靡十分相似。
因此,很多时候从患者个人角度来说,会误以为“只是精神差了点,没睡好而已”,而不会往精神疾病方面想。
精神病和躁狂症有什么不一样?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包括一些患者往往会将躁狂症和精神病弄混淆,甚至有些朋友认为躁狂症就是精神病。
但其实精神病和躁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之间具体的差别如下:
01
一个“独乐乐”,一个“众乐乐”
对于躁狂症来说主要的症状是情绪高涨,状态会表现的比较兴奋并且“健谈”,在这种情况下,躁狂症患者的兴奋并不是“独乐乐”,他会忙着和别人互动,属于“众乐乐”。
这种兴奋实际上开心、亢奋的表现,并不是生气、发怒,这时候的躁狂症具备良好的自知力,甚至会热心做好事,不会无端地搞破坏,除非自己的活动受到阻扰或责备,否则他不会发脾气,更不会打人。
而对于另一边的精神病来说,则是相反的状态——
属于“独乐乐”。
对于精神病来说,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躁狂症状”,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收到幻听、妄想支配,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情绪是愤怒、喜怒无常的。
更多的时候,还会出现狂躁、大吵大闹、打人骂人,甚至杀人放火,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的躁狂症状中,一般具有冲动型和危险性,当然,这一种状态下,精神病患者也是不会认知到自己的错误,自知力收到很大的损伤。
02
思维方式不一样
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比较典型的一点就是,患者本身虽然处于兴奋状态,但是基本上是具备一定的自知力的。
从思维上来看,这种状态下的患者除非遭受到极大的阻碍或者刺激,否则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思维紊乱,对于一般的“是非观”是具备判断能力的。
当然,这一阶段中,躁狂症患者的思维中,也会出现对自我评价过高的情况。
而对于精神病来说,躁狂状态的爆发诱因,很多都是因为患者遭受到妄想、幻听这类刺激,因此在这一状态下,患者的思维方式是处于紊乱的状态。
思维上的紊乱会直接带来自知力的损伤,因此对于一般处于躁狂状态下的精神病患者自知力是很差的。
03
自理能力不一样
对于躁狂症来说,患者一般会对于很多的事情都充满着希望,认为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都是美好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不当回事,认为什么都没事,会不顾及计划去办事。
而在这种状态下,患者仍然会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还能够完成一定的机体的活动。
而精神病患者,在生活自理上面,很多都无法独立完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精神病患者给常人的印象是,各种不整洁、邋里邋遢,一般人一眼就能看出患者的精神状态存在问题。
同时,精神病患者对于一些机体活动根本无法完成,大多数时候会表现出一种不愿意说话,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的状态。
精神病和躁狂症虽然同属精神类疾病,甚至在症状表面上也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还是存在非常不小的差异的。
#今日话题
你有哪些发现?
在留言区告诉我吧!
自测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检测量表
为什么有的人永远在道歉,有的人永远是接受道歉的一方
为什么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
测测你是否有多重人格?
如果您有
失眠、抑郁、心理疑惑等问题
请及时咨询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