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丨那些被卡路里支配的人怎么样了

小年说:网上流行的心灵鸡汤常说:连身材都管理不好的人,一定管理不好人生。可是,当人们完全被卡路里支配时,就容易患上进食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其实,只有以平常心看待体重,不再对食物斤斤计较,才能让自己解脱出来,不再如履薄冰地负重前行。推荐给你,静夜思。

从吃不饱饭,到吃不下饭——

被卡路里支配的人

来源:冰点周刊

ID:bingdianweekly

作者:王景烁

瘦是有止境的,对瘦的渴望没有。

最瘦的时候,身高厘米,体重24公斤,身体像根“火柴杆”,卢佳羽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瘦。

过去3年里,北京的这位中学生通过节食瘦了30多斤。“消瘦”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摄入脂肪过少,影响了雌激素的合成,她停过月经。

她对进食这件事斤斤计较。某种刻板程序遥控了她的进食:她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餐,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碗盘要按固定顺序摆放;水果要切成指甲大小;米饭几乎是一粒一粒咽下。她列过一份不容出错的食谱,打印后贴在墙上,家里请过2个阿姨最后都选择了辞职。她为了控制煮鸡蛋的时间而购买了计时器。家人给她的杯子里加多了牛奶,也会导致她的大喊大叫。就连在课堂上,她也常常为计算卡路里而走神。

这种状况在年——她13岁时出现。第二年,母亲在社交网络描述了她的情况,有人提醒要去就医。她确诊了。

官方定义是“进食障碍”。这个孩子符合医生对进食障碍基本特征的描述: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和体重、体型过度   

李雪霓不否认这个说法,在她的经验里,进食障碍患者在前期检查时被发现的顶多是“心动过缓”。一般情况下,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医生往往会下个不痛不痒的结论:“最近老不运动吧”“只是比较瘦造成的”,最后落到一句,“你得加强营养”。

-03-

“为什么不吃饭?”

即使是现在,进食障碍的确切病因也是未知的。一个共识是,生病的前提是极端减肥行为和个人、家庭、社会因素碰在了一起。

在陈珏的印象里,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不少进食障碍患者家境优渥,本人也挺优秀,“至少看上去已经很完美了”。

但这些患者不这么认为。其中一位在社交网站上这样填写个人简介:“一个正在变成废物的人”。

34岁的程一乔,学业优秀,曾任教于北京一所知名中学,拥有小蛮腰、“马甲线”和6块腹肌。她13岁那年患厌食症,记得自己瘦到“只剩一把骨头”,还在腿上绑着沙袋,在操场上一圈圈跑步。

告别进食障碍快20年了,她感觉它没有完全离开,“更准确的说法是带病生活。”

直到现在,她仍然讨厌自己的身体——大腿还是太粗,腰可以更细。后来她反思,之所以对自己痛下“狠手”,是因为内心里从没接纳过自己真实的样子。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瘦是好看的。”她说,自己想要认可,瘦下去就是最保险也最简单的方式,“厌食症是这些心病最末端的症状,也是各种问题的集合。”

卢佳羽小时候,父母先是分居,后来离婚,她跟着母亲从国外回到中国,频繁地搬家,换学校。她觉得“交朋友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为了掩饰尴尬,一个人在学校食堂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午饭,之后就在教学楼绕圈打发时间。她成绩突出,当过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也曾在舞蹈大赛里斩获亚军,她同时抑制不住自己要去“讨人喜欢”。

李雪霓医生形容,就像是“一个个锁扣都扣在一起了”,要全部解开是件麻烦事。治病的同时,还得治人。

关于发病机理,一位患者称,就像是“先天的基因给枪上好了膛,而后天的环境扣动了扳机”。

对卢佳羽来说,减肥是一切的开端。她13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服用激素药物,看着自己的脸“像馒头一样发起来了”。

她的想法是:只要瘦下来,一切都会变好的。

此后她视高热量为敌人。1千卡等于4.千焦,她把卡路里对照表背得滚瓜烂熟。为了减少摄入油脂,这个少女告别了生日蛋糕和苹果派。

一般来说,人体BMI指数低于18.5属于过低,低于13就是高危。卢佳羽的BMI指数最低时只有11,令她的母亲忧心忡忡,医院不敢接收BMI低于13的患者。

卢佳羽记得,体重秤上递减的数字带来过成就感。家人觉得她有惊人的自制力,朋友的夸奖接踵而至。

但是,因变瘦而来的赞美很快消失了。夸过她的朋友再评论她时,用的是“尖嘴猴腮”。

她吃饭的缓慢也变得“全年级有名”。和同学一起用餐时,她会偷偷把肥肉和主食塞在餐巾纸底下,假装自己吃了。

在进食障碍支配下,这些患者千方百计地与食物“捉迷藏”:找借口逃避进食,聚餐时把盘里的食物藏起来,或是干脆服用泻药。用卢佳羽的话来说,就像是戴上了一个“紧箍”,被迫与食物捆在一起,再无法思考更重要的事。

部分社交也被阻断——在以聚餐形式组织起来的聚会上,他们没法坦然自若地交谈。

有人甚至从家庭餐桌上退出,躲进自己的房间吃饭。在这些家庭里,围绕着吃饭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有人无法控制自己,经常摔东西骂人;有的患者自己吃不下去,喜欢看别人吃饭来“望梅止渴”,一位疼爱女儿的父亲因此连吃了5个馒头,等到第六个真的吃不下了,只能藏在裤兜里。

“为什么不吃饭?”这是厌食症患者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其实,他们并不像这种疾病名称的字面意义那样“厌恶”食物。很多人都曾在网上搜索过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图片,将图片一张张划过,常常一看就是一下午,隔着屏幕“吸收养分”;有人的直播平台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2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