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性、还是生育?
Death,sex,orfertility?
X
CLUBHOUSE
你也许是因为标题而点开了这篇文章。
先来简单说几句为啥想在ch建立虚拟总部:简单来说,除了因为没了线下总部,急于在线上有所弥补外,更重要的原因,我们是想基于ch最终尝试混合社交的模型,也就是在ch演化出新的形态(比如主题房间),也会结合在各个城市的生活实验室,或共享客厅,来打造更加深度探讨的氛围,和建立更有归属感的社交关系;
最终希望,分散在各个城市的伙伴,都可以共同拥有虚拟总部,我们在这个虚拟总部里面,打情骂俏,协作互助,分享着资源,资讯和信息,未来,也会加速底层的线下空间和人的各种行为的数据化标准化及可复制化,来加快整个有机生态体的共同进化,提前让我们体验和创造属于未来的生活方式,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社交模型;
那时候我们不再那么区分线上,和线下,界限模糊,众生喧哗,这是最接近现实的乌托邦,实现新的社会关系……
那在ch的首秀,为啥要从
自杀、生育、性这3个关键词聊起?
解释起来也很简单。组成线上或线下社群的每一个体,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性,死亡这些状态,我们热爱生命,我们畏惧死亡,我们期盼欢聚,我们讨厌离别。
如果说生命存续,性和生育是一种源自本能的美好预期,而死亡却是生命的最终确定性。每一个努力活下去的生命体都抱着一个可以“继续下去”的美好幻想,个体如此,对于一个社群来说,又有什么区别?
欢迎从本周日晚上开始,来到的ch虚拟空间;在接下来的三个晚上,和我们聊聊自杀,生育,性这3个话题。
Q:人为什么不自杀?
你曾经有没有过有意识无意识的幻想过自己的死亡?
在高楼大厦俯瞰整个城市,无论是夜晚的霓虹,雨水打湿的街道,在高处的风吹过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个纵深一跃的念头划过脑海?假如你真的有想过,哪怕一个瞬间你也会知道,你的理智会在第一时间阻止你,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就会被封印起来,封印的死死的。
HaraldKreutberg:AngelofSilence
SiegfriedEnkelman摄
因为自杀,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的词汇,一个充满负能量的表述,我们都会劝导和阻止那些试图自杀的人。人们恐惧死亡,因为没人真的了解过死亡,因为真正了解了死亡的人无法告诉你死亡的感受。活着,或者说“继续下去”仅仅是我们对我们熟悉世界的路径依赖罢了。
我们应该思考几个问题;自杀是个体的自发行为还是群体行为所致?究竟是“我想去死”亦或者“它们要我去死”?
法国精神病专家艾斯基洛的观点:自杀是情绪紊乱导致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的的一种表现。是个体病变导致。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著作《论自杀》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得出自杀和社会关系的结论。加缪又将一切归于荒诞,面对荒诞的世界,自杀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面对这一切,面对这个世界,面对当下这个时代你会怎么看?
Q:不生育到底要负什么责任?
小明和小红新婚不久因为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自己失去了生育能力。小明的父母非常想要一个孙子,并且表示如果小明和小明哥哥大黄两个人之间谁先有孩子就先给谁买房。同时小红本人也很喜欢孩子,并且表示不能当母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小明很爱小红,也很孝敬父母,为此他一直隐瞒自己得病了这件事。小明为此十分苦恼。
小明和小红的两周年结婚纪念日上,小红动情地告诉小明,她希望能在今年和他有爱情的结晶。面对如此真挚的小红,多次寻医无果的小明决定面对现实,向小红坦白。
然后是这样的:
小明很尴尬,然后随即向小红表示自己是开玩笑的,其实自己是有生育能力的。
6个月后,小红成功产下一子,取名小小绿,小明的爸爸也遵守诺言给小明夫妇买了房。
这天晚上,小红和小小绿都已经熟睡。小明却始终睡不着,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听着妻子的微鼾声,起床看了看小小绿萌萌哒睡态,不禁陷入了沉思。
ins:_deepsky
引申哲学问题:唯我论、功利主义与道义论;规则功利主义
Q:性与爱是否能够分离?
小林是一名中文系的大二女生,被她的导师所性侵。
她这样思考:
1.我现在作为人的价值已经因为这件事情遭到了贬损;
2.如果我把他当做一个禽兽对待,我会更加的不开心,但是如果我把他当做一个爱人对待,那么这一切似乎都可以接受。
于是她选择接受了导师“霸道总裁”式的侵犯,并和导师确立了恋爱关系。她通过音乐和嗑药,酒精以及浪漫电视剧,电影,小说,将自己和导师的关系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甚至写成了小说,这当然是她所擅长的,并且是她的专业。在一些时刻,她甚至觉得自己真的爱上了这个曾经性侵她的导师。直到有一天,她的导师迫于家庭压力抛弃了她。小林选择了自杀,因为就生命体验来说,她觉得活着本身就是不快乐的,快乐是虚假的,绝望和痛苦才是真实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浪漫与爱情,这些都是基于残酷的现实包装起来的烟火,小林绝望了吞下了整瓶安眠药,躺在床上。
小林醒了,发现她身处在粘稠液体之中,一片昏暗,忽然听到了“咔嚓”一声,然后她就随着粘稠液体飘出了一扇门。
前面是一个银色的桌子,自己在一个蓝色的地板上,一个男中音传来:“小林,按照你两年前的决定,我们为你设计了这个程序,现在这个程序你已经走完了,你下面有半个小时的思考时间,是准备继续体验下一个程序,还是选择离开体验机。”
一切都很清楚,小林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测试了一群狂热的VR科学家所进行的实验“体验机”所构建的“理想国”。根据“体验机”,小林可以自己预先写好一个剧本,并由几名科学家根据她所写的剧本编写程序,然后短暂的删除她的记忆,并进入按照自己所写的剧本所构建的世界中。小林本身是一名艺术家,她要探讨的问题是:“性与爱能否分离。”
是否要再进行一次,再进行一次结局是否会不同?小林陷入了沉思。
资料来源:体验机(罗伯特·诺齐克)
引申哲学问题:唯我论、功利主义与道义论;规则功利主义
相关思想实验:缸中脑;黑客帝国;火车难题
讨论时间
话题1:人为什么不自杀?
.02.28周日晚21:00
话题2:不生育到底要负什么责任?
.03.01周一晚21:00
话题3:性与爱是否能够分离?
.03.02周二晚21:00
讨论平台
的ch房间,你可以先在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