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

丹江口市“十三五”时期

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情况

以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

重点工作任务

年和“十三五”时期

工作回顾

年极不平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年也是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考验着卫生健康系统的政治担当和专业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健康扶贫”“公卫体系补短板”三场硬仗,为夺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交出了合格答卷。

勇于出动,疫情防控显担当

 

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卫健系统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系统内涌现出以孟庆波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抗疫一线感人事迹;90余名个人、30余个单位(集体)先后被国家、省、十堰市及丹江口市表彰;市卫生健康局党委被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政府表彰为“十堰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中共十堰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引领带动,压实责任党旗红

充分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工作要求,全面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开展了全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系统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压紧压实了抓基层党建的政治责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完成了名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项公开招聘笔试、面试、审查及网上公示工作。

积极行动,点面结合抓创建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卫生应急演练、违规吸烟专项整治,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环境,夯实了工作基础;年1月6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发了《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全爱卫发〔〕2号),正式命名丹江口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项目拉动,强化体系优服务

医院迁建、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传染病区综合大楼项目等20个项目实施计划,计划总投资12.亿元;聚焦疫后重振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及能力提升项目,支持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县域医疗分中心;通过出台《丹江口市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实施办法(试行)》(丹政办发〔〕17号)。

宣传发动,共筑健康新风尚

年,先后在国家级媒体刊发稿件4篇,省级媒体刊发稿件81篇,十堰市级媒体刊发稿件篇,丹江口市级媒体刊发稿件篇;累计报送政务信息80余篇,其中国务院办公厅采用1篇,省政府办公厅采用2篇,十堰市政府办采用5篇,丹江口市委办采用6篇、政府办采用13篇,“讲好了丹江卫健故事、发出了丹江卫健声音”。

“十三五”成绩单

●五年来,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医院老院区门急诊综合楼、医院等项目建设;成功申报了市疾控中心迁建、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医院新城区分院等项目并及时展开了建设工作;全市开放床位总数达到张,比“十二五”期末增加张;每千人口床位数7.4张,比“十二五”期末增加0.4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人。

●五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组建签约服务团队个;基层医疗机构网络上转人次,下转基层人次,诊疗量占比达64.7%;出台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实施方案,医共体总院、分院挂牌到位。

●五年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1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十堰市、省卫生健康委的现场复核评价,其中4家达到推荐标准;村医定向培养人;乡村两级配备DR、彩超、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60余台(套);全市家庭医生签约28.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人,知情告知人,签约率达96.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

●五年来,疾病预防控制成绩显著。成功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疾控机构、基层公卫科室办公用房有序建设到位,基本装备添置更新,业务培训达到全覆盖,传染病和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纵延村级,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为推进疾控预防工作纵深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五年来,爱国卫生工作蓬勃开展。“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5个、省级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社区12个、省级卫生村94个、省级卫生单位80个;十堰市级卫生单位50个;病媒生物防制不断规范。年获得省爱卫会“除四害先进城区”荣誉称号,年8月顺利通过复审考核,农村改厕工作稳步推进。

●五年来,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院、医院、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全市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四化”卫生院标准;近两年,5家卫生院先后获得“湖北省示范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获得“湖北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省甲A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省甲B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誉称号,36个村卫生室被评为“湖北省示范村卫生室”。

●五年来,卫生监督执法效能持续强化。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整治;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和生活饮用水监督;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稳步推进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政务公开。

●五年来,计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全市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7.9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61;二孩及以上孕情上报及时率达到70%以上。

●五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县级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与十堰市、省平台互联互通,5家市直医疗卫生机构、20个乡镇卫生院和余个卫生室(服务站)的数据实现实时上传;实现了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联通共享和“四位一体”一站式结算。

●五年来,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年至年底,全市共有人次精准扶贫对象获得住院补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2.11%,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五年来,扎实有效开展对口协作工作。“十三五”期间,海淀区5批36人次专家对我市开展了智力援助;我市6批16人次到海淀区免费进修培训;年12月,海淀区25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我市26家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一是固化健康丹江口建设体制机制。

深入实施《“健康丹江口”行动方案》,全力实施影响群众健

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

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

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

卫生问题)。

二是强化医防协同公卫体系建设。

改革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应

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设紧密型医联体,落实公卫项目;推进公共卫生

体系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

三是深化三医联动医改新格局。

医院管理制度,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

动态调整机制,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医院内涵建设。

四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布局。

巩固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和区域均衡

布局,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五是活化中医药事业守正传承。

 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鼓励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

争取将我市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

,逐步将中医“治未病”纳入社区健康医疗服务范围,力争“十四五”

期间达到全覆盖。

六是催化健康服务发展新业态。探索建设一批社区医养结合中心;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到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托育服务体系。七是实化医养结合新需求。

  发展社会办医与多元化健康服务;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鼓励二级

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

八是细化卫生健康治理管理水平。

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强卫”工程,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与卫生健康

行业融合发展。

年工作安排

1

精准施策抓防控

全面落实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防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深入开展明查暗访,加快推进应急疫苗采购,稳妥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2

谋篇布局抓规划

科学谋划“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强化保障落实。

3

立柱架梁抓体系

着力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加快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三年行动“十大工程”项目,做实做细基本公卫服务,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4

提质增效抓医改

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健康赋能抓民生

坚持预防为主,惠民利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培育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项目,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6

有效衔接抓振兴

及时谋划落实健康扶贫接续政策,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建立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

7

政治引领抓党建

动员带领全市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抗疫精神,做实党建品牌,向建党周年献礼。编辑:丹江口市卫生健康局办公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30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