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广/东/中/高/考/十/年
逆时针教育
热点话题·育儿分享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乐见其成的事。但教育子女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用心栽培方会开花结果。事实上,家长为辅导作业、教育子女而头疼脑热、深夜咆哮的视频在网络上屡见不鲜:“都说了先乘除后加减,你怎么又先用加法,那么笨!”“你平时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这么简单的算术题都能做错,都学了些什么?”“你看隔壁家的小孩,多乖,你怎么那么让我操心,真的是生叉烧都比你好...”虽然家长有权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教,但一味“吼叫”反而会有反效果,孩子不但没记住,甚至会产生“叛逆”“自卑”等情绪,恶性影响甚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咆哮式育儿。教育部出手管治“咆哮式育儿”首先得告诉家长们一件事,咆哮式育儿属于教育子女的错误方式之一。就如同语言暴力,对孩子会造成伤害的。此外,今年全国两会,有代表委员提议,要为家庭教育立法矫正“咆哮式育儿”等方面的问题。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草案里提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再是家事,家长得遵循法律法规,正确教育孩子。的确,作为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往往也是因此,很容易就忽略细节,容易在教育上出错。此次的草案,还未有通过施行的时间,但相信不远了。咆哮式育儿,孩子会越来越笨!据某教育平台的调研数据显示,将近90%的家长都吼过孩子。你以为的“吼叫”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这样长期的“语言暴力”,对于孩子来说,不单单在心理上造成影响,在智力上也会有影响!早在年,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医院——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A.Teicher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研究父母暴力言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
与此呼应的是,小时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verbalIQ)只有分,比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言语暴力的人(分)要低。Teicher说,“我认为这些人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语言潜能。”从研究数据表明,言语暴力对于孩子而言,弊大于利。所以家长们要谨慎了,长期对孩子吼叫,说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生块叉烧都比你好、你真笨...的时候,孩子可能真的会变笨、变自卑。该如何帮助孩子更主动学习?教育子女,无须靠吼,也能让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能轻松点教育孩子,让孩子更有信心,更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打牢知识基础。中学生课程一般40分钟左右一节课,课堂上有老师讲解,课堂后还需做题巩固。但课堂后,仅凭孩子一人之力,有点吃力。尤其在学习方面,缺乏独立、自律、自制等,此时往往迫切需要人引导、监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计划。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这样孩子不会感觉到压迫感,而最终制定出的计划,在执行的时候也会容易些、轻松些。二、家长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陪孩子一同克服问题。学校组织的活动琳琅满目,如朗读比赛、种树活动、科学小实验、卖报纸、美食烹饪等等。家长可以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陪孩子一起去搜寻资料、动手实践等,陪孩子一起克服问题。三、鼓励孩子做家务,养成好习惯。即使不在课堂,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教育孩子,如做家务。据国外调查数据显示,习惯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成功的机会大好几倍,因为从小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所以家长们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如洗碗、扫地、扔垃圾、晾晒衣服、买菜、种蔬果等等,让孩子有家庭的参与感,也能培养出一份责任感以及担当,渐渐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最后都会反映到学习上,一举两得。总之,不管机会大小,家长们都要抓住、珍惜每一次的机会,从孩子出发考虑,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才是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最终目标。
最后,插播两则好消息①逆时针教育核心课程“全日制课程”正式全面上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