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脑中浮现的是冰冷的铁门、竭力的挣扎和歇斯底里,充满恐怖、伤心、绝望。在常人不愿涉足的小天地里,医护人员到底是怎么开展日常工作的?病人是怎么生活和接受治疗的?近日,我们走进了医院,零距离感受精神病人的痛苦与无奈,感受医护人员的酸甜苦辣……今天,就跟小编一起,走进桃江的神秘地带——医院。
第一印象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得知来意后,办公室李主任带我们来到住院部二楼女病区。 来到二楼,一道雪白的不锈钢门横在面前,把病区和外界隔开。透过栏杆,看到走道里有许多人影在晃动。“哐当”一声,铁锁打开,铁门拉开,我们忐忑不安地走进了病区。
铁窗外看病区年龄各异的病人或躺或坐在走道的病床上,看见来医生领来了陌生人,有的病人很冷漠,眼睛直勾勾地看我们;有的病人很兴奋,笑着凑近围着我们。 走道上有许多自由活动的病人,我们穿行在其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在医生办公室门口,一位20多岁穿着打扮很时尚的女孩,不停地转身欣赏自己;“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旁边一位病人喊着朝我们冲过来,我一阵心悸。李主任看出来了,说:“有医生在,不要紧张。” 病房里,有的病人来回踱着步子,有的斜着眼望着天花板……在病区里呆了一会儿,先前的不安已消失殆尽,一股不可名状的同情涌上心头。 这些人,有着无法言说的痛苦,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会遭打骂会被人瞧不起。行为异常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也不想这样,只是无法控制自己。 李主任介绍说,精神病有些是先天的,比如先天精神发育不良,但更多的是后天的。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一旦发现,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肇事肇祸,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他建议,人要知足常乐,性格开朗,别给自己太多压力。
医生为病人分药,一人一小盒,写上名字,即使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医生也分得仔仔细细,没有一点差错。医院,抗拒吃药,护士只能喂药,慢慢地,病人就能自己吃药了。深入体会无法想象的酸甜苦辣
一点小事也要大费周章上午9点,正是服药时间。
在治疗室,几位护士正守在一位女性病人旁边,用牛奶给她喂药。因病情严重,为避免伤害他人,几医院接受治疗。刚开始,一到吃药时间,医院大喊大叫,把护士递过来的药统统掼在地上。后来,护士发现她喜欢喝牛奶,便买来牛奶,想着法子和着药让她服下。几天来,病人接受了这种服药方式,加上药已起效,病情在慢慢好转。
每一位精神病人都不承认自己得了病,所以抗拒吃药。在吃药时,有的病人紧闭嘴唇,这时,医生护士就要一齐上阵,强行灌药;有的病人会把药藏起来,还有的病人把药含在舌尖下,趁人不注意再偷偷地吐到厕所里,医护人员就要守着他,看着他吞下,再检查口腔。为防止病人“作假”,有时要守半个小时,直到药物被完全吞下。 精神病治疗药品有严格的用法用量,每次服药前,护士都要把每一个病人的药按处方分好,核对几遍,不容有半点马虎。这样的事,一天要重复几次。
除了吃药,病人的日常生活也要医护人员操心。医院后,就全就靠医护人员照顾。院长崔德群说,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医院的服务宗旨就是把病人当亲人。“把年老的当父母长辈,把年轻的当兄弟姊妹,这样想,工作上再大的困难都会努力去克服。”崔德群说。 很多病人没有个人卫生意识,早晨起床和晚上就寝时间,崔德群和员工会定期来到病房,帮助病人洗脸、洗脚、洗澡,医护人员还要走进每间病房,逐个了解病人的状况,帮病人整理床铺。有的病人在这里住了一两年,但家属来探望时,一身干干净净。在这里,病人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有着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晚班,院长崔德群帮病人洗漱。巡查中,医务人员发现病人床上藏了东西。受到委屈只能忍着除了重度精神病患者外,医院还收治了流浪乞讨危重病人和肇事肇祸、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三无”人员,这些病人思维、行为失去自控能力,医院,因此,医院要用铁门将病房区隔离开来,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医护人员就和病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天长日久,他们受到的常人难以遇到的委屈不计其数。 有的病人在发病时情绪激动,向前来巡查治疗的医护人员吐口水或者无端打骂;喂药时,对医护人员拳打脚踢……一天下来,有些医生护士身上就要留下一些病人送的“纪念”。
在病房,我们遇到了一位护士正在给病人剪趾甲,病人坐在床上,她正一边剪一边和病人聊天,这真的是一幅很美好的图片。可是,谁能想到,两天前,她在为一位病人剪指甲时,突然病人一把抢住了剪刀。剪刀对病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护士用力抢回了剪刀。病人抢不过,抬手在她脸上就是一耳光,半边脸都麻辣辣的。同事闻讯后赶来,护士借机抽出身后,只能默默地摸着被打的脸,听着同事的安慰。
像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病房里发生,而医护人员大都不愿向别人提及,因为太多了,说出来怕被亲友瞧不起。年纪大的已经习惯了,但那些年轻的姑娘,受到这样的委屈后,只能默默地把眼泪吞到肚子里,强忍着继续工作,耐心地为病人疏导情绪。
白天就已经很劳累,但最为辛苦的还是夜班。
医院主要收治重性精神病患者,目前有病人近人,分为三个病区,但全院干职工加上临聘的只有47人。47人由领导班子带头,分班24小时守候在病人身边。医院,这里值夜班的医护人员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稍不留神,病人就有可能出事。病人睡不着,要给他用药,还要防止他伤害别的病人;病人有时会用枕头棉被捂着自己,或用鞋带等小物件伤害自己,值班员每隔几分钟就要去病房巡查一次;病人上厕所也要注意,超过两分钟就要去看看,生怕他们发生意外
对于病人来说,剪刀是危险物品,护士给病人剪脚趾甲。最高兴的事最开心的是看着病人出院
在主治医师室,牛田镇的一位母亲正在为儿子来开药。医院的系统治疗后,她的儿子病情缓解,已出院回家治疗,这次是来给儿子带药。住院期间,病人在生活上得到了精心照顾,在心理上得到了疏导,在医护人员的艰苦付出下,一批又一批病人康复出院,回归社会。武潭一位病人在家里无故大吵大闹,还抗拒进食,4医院,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喂牛奶、买水果,目前恢复很好,估计不久就可出院,一说到这里,她自己也很兴奋。
在医院,医护人员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还经常被病人“袭击”,被病人家属责怪,甚至被亲戚朋友瞧不起。院长崔德群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在医院工作,已经30年了,期间受到的苦楚和委屈不计其数。之所以没有离开,是因为他深深地体会到了病人的不幸和家庭的痛苦,“病人需要我们。”崔德群说。 “只要看着他们出院,一切辛苦都值得!”这是崔德群和同事们的心声。
这位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恢复很好。每天,护士都给她梳头发,陪她聊聊天。网络热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其实,精神疾病的表现远远不止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些,比如,今年6月20日,江苏南京“6·20交通肇事案”导致两人死亡案,震惊全国,事发后两个月,时速.2公里飞车夺命司机被诊断出患“急性短暂性障碍”,让“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成为网络热词……
无独有偶,今年9月,医院,一中年男子翻越收银台进入收费处,从抽屉里夺走上万元现金。由于收费处内部大门紧闭,男子被随后赶来的民警制服。据民警介绍,医院看病的,突然就觉得自己可以隐身了,便起了歹心实施抢劫……这也是“急性短暂性障碍”的一种表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都市人口密集,各种噪声、空气和水源的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拥挤,竞争激烈,住房困难,待业,下岗,自然灾害,人际关系矛盾增多,所有这一切均易令人焦虑、紧张,成为精神障碍的重要根源。
虽然现在众网友乐于拿这个病症插科打诨,其实背地里他们也有辛酸和痛苦,不过,尽管身边有许多人背负沉重的压力,但也有人能轻松释压,因此,小编提醒小伙伴们,不要总是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用积极乐观心态的去发现美好,才能以最佳心态投入工作和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