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社工,从事社工服务的知识经验来自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个案、小组、社区、行政及研究等手法是社工服务居民的有效工具,但服务中还经常会遇到无力感,特别是面对兜底性困难群体的服务对象的时候,当服务对象抱怨说自己的压力大,经济状况不好,自己要照顾调皮的孩子、自己要上班赚钱、还要照顾有精神病的前夫时,除了政策资源的链接、情绪的疏导外,我们是否还可以为案主做些什么?整合资源,无疑是最力量的助人途径。
居民的需求纷繁复杂,社区资源也多种多样,作为社工该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呢?
始于需求,识别需求
工作中,社工常常会问:“这个案主现在很困难,有什么途径可以整合到资源帮助他呢?”“商家来找我们,希望一起合作开展活动,我该如何回应他呢”。第一种困惑是案主有困难,社工希望整合资源助人,第二种困惑是有资源的人主动来寻求帮助,社工不知道该如何决断。其实这两种现象困惑的背后都在于社工还没有做好需求的精准识别工作,社工应该进一步思考“案主的具体真实需求是什么?”“商家给予的和合作资源是否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社工需要把需求的面纱揭开,方能走出有效整合资源的第一步。”
管理需求,挖掘资源
社工的工作范畴一般是面向是全街全区的居民群众,有长者、青少年、家庭等多种群体,以家庭为例还会细分为低保低收家庭、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失独家庭等不同类型家庭状态,自然他们的需求也不统一,多样化的需求需要被管理起来方能尽可能为他们匹配到合适的资源。针对对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运用“用户画像法”的方法对其需求进行管理,通过画像的方式轻松将复杂的居民需求进行分类分级的管理。用户画像分析法
运用“用户画像分析法”把庞大的居民需求通过画像刻板印象协助社工将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后,我们便可针对不同类型需求进行资源的挖掘,如困境家庭则需在政策类、物资资助类、就业岗位类等类别进行资源的挖掘。新婚家庭则需在亲密关系学习类、休闲娱乐类别方向进行资源挖掘。
挖掘资源,巧用工具
挖掘资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求社工学会巧用工具,我把它总结为挖掘资源百宝箱即“一双慧眼+一张利嘴+一双巧手”。“一双慧眼”:社工要用学会用发现资源的眼睛重新审视社区当中的人、文、地、产、景,深入走访、剖析和发现社区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服务场地、产业产品、自然景观。我所服务的社区是一个农转居社区,属于郊区,交通不便,社区中高素质人才都外出工作,社区中长者居多,作为社工我们要学会用慧眼看到长者居多的优势是什么,而非劣势。长者有时间、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等而非需要被照顾、身体机能退化、喜欢贪小便宜等,用优势视角发现长者的优势,我们成功在农转居社区建立一个一低龄长者帮助高龄长者的“金太阳邻里互助计划”,充分依托农转居社区熟人网络、长者乐于助人等优势。“一张利嘴”:社工要学会用心理学知识、面谈技巧与资源掌握者进行“谈判”,谈判前社工需要运用专业知识洞悉资源掌握者的需求和动机,耐心倾听,以满足资源掌握者的需求为先,后提我们的需求。我所服务的社区有1万多新广州人,每年的暑期会有一批“小候鸟”迁徙到父母打工的地方一起共度暑期,为了丰富小候鸟的暑期生活,我们需要整合当地旅游文化的资源,带着需求,我们开始把有可能的资助方一一列出,包括来穗中心、湿地公园、儿童基金会、中国电信等。在于可能资助方“谈判前”我们将对方的需求先梳理,来穗中心有资金无充足人手、湿地公园需要宣传和荣誉、基金会有钱需要寻找“候鸟”对象、中国电信需要宣传和荣誉,社工分别针对他们的需求制定活动相关程序和方案以满足不足资方的需求,最终以公益之名,以资方需求为先的“随手轻松公益”探访法,为“小候鸟”们安排了一次湿地之旅,来穗中心送出免费车辆、湿地公园送出半价门票、基金会送出文具大礼包、中国电信送出50元电信卡,通过社工的一张利嘴,我们成功链接到优质资源。“一双巧手”:社工要学会用一双巧手来记录社区资源和绘制社区资源地图,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挖掘资源的这场持久战中,社工要制作资源汇总表,汇总表要配合用户画像分析法的分类分级法进行管理,在每一次走访、每一次交谈、每一次的购买方拜访、每一次的社区活动中把发现的合适资源进行分类分级记录,在管理方法上需要定期回收、汇总、更新和共享资源汇总表,及时将社区资源情况共享给不同项目的服务社工。同时,也要学会用绘制社区资源地图的方式,通过图像的刻板印象帮助我们快速记忆社区资源的种类。
维护资源,保质保鲜
挖掘资源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如何可以让资源保质保鲜,更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资源需要被维护才能保持持续的生命力。维护资源要注重两方面,一是需要重视仪式感,资源方愿意参与公益服务必定有其需求和目标,如“小候鸟湿地之旅”活动,中国电信和湿地公园都希望是被更多客户所认知以及履行社会企业责任带来的荣誉效应,故在活动设计中需要加入“湿地游”启动仪式,邀请资助方现场捐赠物资、领导致辞和感谢状授旗等环节,并在宣传新闻稿中提及社会企业责任践行等方面。二是定期问候,必要时拜访,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保持在高频率的合作状态,如何让合作关系在不被使用时依然保持一定的熟悉度呢?这要求我们需要定期问候,社工应借节日问候、每月活动咨询推送、必要走访拜访等方式保持与资助方的联络,便于了解对方近期需求,寻求合作机会。整合资源之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我们会秉持“水滴石穿”的精神,在助人的路上,带上我们一双慧眼,一张利嘴,一双巧手为困境群体整合资源,满足其需求。
出品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陈慧慧
单位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