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RogerFry,)
在中国,人妻是自带故事感的人设(呃,不要污想)。她们是天然的战斗者,与小三小四小五斗,与婆婆姨娘妯娌斗;为生存斗,为容颜斗;与闺蜜比,跟基友争;斗争不止,生生不息。在众多矛盾中,比较永恒持久与时俱进的当是婆媳矛盾(其残酷性肯定无法与小三小四小五的斗争相比较,此处请参见甘比的奋斗史)。谁叫我们老祖宗喜欢将子子孙孙们集聚一堂呢?在这个意义上,还是要相当感谢那些黑五类的房产商们。他们从根本上,四两拔千斤的将这一家庭矛盾化解。解放了小媳妇们、老婆婆们的生产力,为社区大妈们分忧了大部分的工作难题,将女性主义推向了纵深,为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虽然还不能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但能够拥有“我们(小家庭)的房间”,臣妾亦是极高兴的!
以我短浅的见识看,婆媳撕逼的戏码一般放在咱们吃瓜群众中上演。毕竟矛盾是真实而普遍存在的,但撕逼,却是关乎勇气和颜面的。那些敢于反击的高知小媳妇们很快发现自己处于缺乏舆论支持的境地,“你都那么有智慧了,还跟我计较?”
我很快就被伍尔夫打脸了。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英国女,作家,维多利亚时代遗赠给现代英国的一朵雅致的花朵。父亲莱斯利·斯蒂芬(SirLeslieStephen)爵士是伦敦当时一位著名文化人,《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和《康希尔杂志》的编者、写写评论、传记,偶尔思考思考哲学。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威廉·萨克雷(WilliamThackery)的女儿——哈芮特·萨克雷HarrietMarian(Minny)Thackeray。往来宾客亦是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乔治·路易斯(GeorgeLewis),詹姆斯·洛维尔(JamesRusselLowell)之类的文化名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弗吉尼亚母亲朱丽叶·斯蒂芬(JuliaStphen)文化家缘也甚深厚,其姑姑就是朱丽叶·卡梅隆(JuliaCameron)——一个将人物肖像拍摄得如梦似幻的著名摄影家。年轻时的朱丽叶·斯蒂芬也是气质忧郁的文艺女青年一枚,一度做过“前拉斐尔派”画家爱德华·伯尼琼斯(EdwardBurne-Jones)的女麻豆。这些姻亲或社会关系基本构成了弗吉尼亚的生命底色,在她往后的人生经历中,只有一种人才能成为她的朋友,那就是——有才!有才!必!须!有!才!
很多年后,她们家中兄妹四人在住所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开趴,参加者都是世纪名流——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LyttonStrachey),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小说家福斯特(E.M.Forster),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画家罗杰·弗莱(-)汉学家阿瑟?韦利(ArthurWaley)……这就是名噪一时的布鲁姆斯伯利团体——一个因“才能的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圈。有一次安妮·德·科尔——张伯伦的太太,来参加布鲁姆斯伯利趴,结果被伍尔夫毫无重点的一顿夸耀,“呵,你出现在我们中间,就像新鲜贝壳落入了乡巴佬的泥靴和老烟枪,你实在是迷人啊!”从此,她是再也不敢踏入这个尖牙俐齿的文学公主的境地。
没办法,有才就任性嘛!
弗吉尼亚有才,而且颜值超高。来张硬照吧:
(左图的侧面照拍摄于年,右图的牙疼照拍摄于年)
不同于“明明可以凭才华吃饭,却喜欢刷颜值”的高晓松老师,她是真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选择用才华说明问题。因为健(jing)康(shen)原因(bin),她没能像其他兄长一样进入剑桥接受正规教育;但她是天才少女,又阅尽家中藏书,便多少有些傲人之气。
试举一八卦,永远的路痴说,弗吉尼亚偶尔会在文字世界里客串上帝的角色。一次,和几个小孩一起,丢面包屑给鸭子吃。伍尔夫让孩子们描述面包掉进水里的声音。
孩子们叽叽喳喳,有说“啵”,有说“啪”……
伍尔夫不同意。
孩子们问她“该如何形容?”
“是umph!”
孩子们不同意了,“嘁,哪儿有这个词?”
“那么,从现在开始,便有了这个词”伍尔夫轻描淡写的说。
此事没有考证过,不辨真假,但那份傲慢独裁是伍尔夫的气息。
年,她在一篇名为“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的评论中,向当时的文坛老将阿诺德·本涅特(ArnoldBennett)、高斯华绥(JohnGalsworthy)、威尔斯(H.G.Wells)发起抨击,说他们是“物质主义者”,“没能在作品中捕捉住真正的生活。”这意思是说,“都一帮俗人,毫无洞察力,还配谈艺术?!”厉害啊,我的姐!要知道这些人的作品在当时有广泛的读者群,其小说创作艺术亦是获得了学界的一直认同和称赞。而且,高斯华绥还是年的诺奖得主。您这破的可是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审美情趣啊!这勇气得是初生牛犊才具备的,当时,伍尔夫已经42岁了,火气还那么盛!
好吧,现在我们聊聊这位喜欢用才华碾压世人的神仙姐姐为何那么狂。
原因很简单,因为“姐有才啊!”
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在伍尔夫看来,真实的生活是那些律动不已、未知的、不受约束的、像一个明亮光轮的精神世界。小说家的使命就是表现它,传达它。小说没有中心思想、没有段落大意、没有作者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文字失去了了它本身的意义,全随着小说家的心走,他怎么高兴怎么来,只要能表达那些永远没有机会表达的,没能指导行动的,潮起潮涌的意识流。
这是一片文学新大陆,却不是伍尔夫的孤创,早在18世纪中叶,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Sterne)就在小说《商弟传》中尝试记录那些模糊的、不连贯的、只言片语的意识。同时代女作家多蕾茜·理查逊(DorothyRichardson)也涉足了这一创作实践。当然在艺术高度上,唯有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能与伍尔夫相匹敌。这亦不是文学家们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之事。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宣称的“广阔的精神宇宙”,都是对意识流的回应。
在这片创作南海里,唯有极少数人的艺术如伍尔夫的作品那样精致。(另一位是那个坐在公交车上神叨叨的爱尔兰人嘛,又不住在伦敦。咦?他们两人都是出生诶,这又是什么神示?)
上帝如此优待,好似人生就没有bug。其实不是,她人生最大的bug是精!神!病!
没错,这位文学女王是位精神病患。而且,是基因里带出来的。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萨克雷的外孙女,就因精神病被关小黑屋一生。
为嘛搞文学的都跟精神病、肺结核关系亲密呢?我得搬个凳子,好好想想。
年,她最爱的妈妈突然去世,弗吉尼亚的精神崩溃。此后不断犯病,在她的回忆录《存在的瞬间》(MomentsofBeing,)以及昆汀·贝尔(QuentinBell)的《伍尔夫自传》(VirginiaWoolf:ABiography,)中都有暗示,她这脆弱的神经,是因为小时候遭受到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的性侵。(呃,世界真的好可怕!)这个童年创伤,直接影响了她对两性关系的态度。
她曾和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订婚。由于利顿特殊的性取向(同性恋),俩人遂又解除婚姻。利顿觉得好抱歉,便为她物色郎君。很快,一个叫莱奥纳多·伍尔夫(LeonardWoolf)的男人走进他视野。他曾是一名剑桥毕业生,布鲁姆斯伯里团队的成员,如今是驻锡兰(斯里兰卡)的公务员。如果不是年那段休假时光,他大概会沿着大英帝国公务员的人生轨迹先前发展:从干事做到政府代理助理,然后政府代理,总督,封爵,告老返乡,在英国乡间买栋大房子安详晚年。这一年,他发现了自己爱上了那个骄傲的文学公主——弗吉尼亚·斯蒂芬。于是,辞去公务,来到弗吉尼亚身边。
他说:“我自私、妒嫉、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或许更为糟糕。因此,我曾告诫自己永远不要结婚。这主要是因为,我想,我觉得和一个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无法控制我的这些恶习……你是多么聪明,美丽,坦率。此外,我们毕竟都喜欢对方,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人物,我们都很有才气,最重要的还有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爱情,从来不会没有原因。他们,是因为共同的信仰而在一起。
一招致命!文学女青年弗吉尼亚成为莱奥纳多的妻子,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你信吗?
弗吉尼亚的童年创伤逐渐凸显,她拒绝与莱奥纳多履行夫妻之实。为莱奥纳多掬一把同情的眼泪吧,一个说自己“好色”的纯爷们,从此被妻子宫刑掉。俩人一定有过争吵,她不断在日记里抱怨,甚至愤怒丈夫的欲望太强,还曾一度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他们维持了近30年的无性生活。
婚姻中的一字箴言是什么?忍!忍无可忍处,还得忍!
这当然不符合现代健康婚姻的标准,却道出了婚姻的实质。
莱奥纳多必须忍受弗吉尼亚·伍尔夫从不停止的绯闻。在她那一长串的同性恋人中包括她的姐姐薇芮莎(VanessaStephen)。
弗吉尼亚也并不好过。初入围城,她如坐针毡,并不舒适,尤其难以适应丈夫莱奥纳多的犹太身份。她常常在日记里抱怨“我不喜欢犹太人的声音;我不喜欢犹太人的笑”。“我真恨嫁给犹太人——我恨他们的鼻音,他们东方式的珠宝,他们的鼻子和他们下巴上垂下来的肉。”她尤其爱和他的鼻子较劲——犹太人是公认的大鼻子嘛。她在《公爵夫人与珠宝商》中这样描绘声色俱全的描写鼻子,“他那又长又灵活的鼻子,跟象鼻一样,借着鼻孔好奇的翕动(但是不只鼻孔,整个鼻子都在动)好像在说他仍不满足;他仍嗅到了远处地下的什么味道。想象一头肥猪在长满菌子的丰美草场上吧;它把那个菌子挖出来,又闻到远处的地下还有一只更大更黑的菌子。”培根是个丑陋庸俗品味low的犹太(tu)人(hao),他凭着自己“猪一样的鼻子”,积累了财富,然后将濒临破产的公爵夫人的女儿娶到手。在伍尔夫看来,这段婚姻是犹太人对维多利亚精致文化的占有。她自己的婚姻不也是这样吗?
她当然不喜欢她的婆婆,“太喜欢吃蛋糕、太不会使自己高兴、太对我的朋友和我的情感不感兴趣;太像吸血鬼、太要求我的全部同情,全部注意力”。这些毫无遮掩的意识,读来令人失笑。“不喜欢婆婆,因为她不care我的感受”。她“坐在壁炉边,穿皮草,戴顶丑陋的帽子、着双大靴子、摇摆的腮、红鼻子、廉价的耳环。......天哪天哪!有多少女儿被这样的女人谋杀!她们给生活覆盖了一张怎样虚假的网。在她们的甜蜜之下是怎样的腐烂——变黑变软,就像一只烂梨!”一个富有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作家,一个致力于推动男女平等的作家,在生活的泥沼里竟如刚入门的小媳妇一样,矫情、傲慢、带着世俗偏见去评判她的姻亲。而且可怕的是,她觉得婆婆在肉身上的丑陋是对子女精神的侵蚀。
在一起的日子长了,这种不喜欢甚至超越了个体特征,渐次演变为一个种族的、令人生厌的丑陋的意象。她在小说《年年岁岁》(TheYears)有一个著名的意象,“浴缸里的犹太人”——他们在隔壁的浴缸里留下一圈恶心的油腻腻。学者们解释说,这只是比喻人生中的肮脏和狭隘。如此,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浴缸里的犹太人”。这无疑是最折中的、不会掉入偏见的泥沼的阐释方式。然而,弗吉尼亚在创造这个比喻的时候,可有曾想过莱奥纳德的感受?
这些都是李博婷博士仔细考证后的成果。
说弗吉尼亚不爱莱奥纳德可得小心。年3月28日,她再次感受到了精神崩溃前的节奏,留信给莱奥纳德: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能看书。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这一点,我要说——人人也都知道。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
她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溺水而亡。口袋里装满石头。这些石头将她从浩无边际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定、解说的内在精神解放出来。
世人皆知伍尔夫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却不知这是莱奥纳德的姓。一生不拘于传统的弗吉尼亚却始终保持着来自夫家的姓,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她对凝望相守、至死不渝的丈夫,最深情的承诺呢?
北京治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