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
多是个人性格因素及较重的学业压力,青少年抑郁应广泛引起家长的重视,精神科专家董淑娟提醒,若青少年抑郁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病因
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促发因素,如青少年的父母死亡或离异、父母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早年曾有严重的不幸经历,青春期后又碰到精神上的创伤,以及失恋、身患疾病、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成绩不良或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等,均易于诱发抑郁情绪。
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交流、不喜欢出头露面、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极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另外,急性抑郁发作的青少年,病前个性多倔强、违拗,或有被动一攻击的特点。慢性抑郁的青少年病前多表现出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和孤独的特点。
家族遗传性因素对青少年抑郁起一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引发抑郁症的原因。约50%抑郁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对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70%以上,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9%。
病症表现
青少年是抑郁症的发病对象,多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青少年的发病率很高,其症状多种多样,表现复杂。
一、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二、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三、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四、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五、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治疗建议
阳光及运动: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对于忧郁病人有有利的作用;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
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忧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设想像的心理漩涡中。
建议:感觉被烦恼包围的时候,不妨到户外踏踏青,散散步,或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坚持1-2个小时,就可以排解阴霾的心情。
治疗抑郁症,选择科学正规的方法是关键,建议您平时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也可以坚持体育锻炼,让身体素质提高;或者平时多看看书开卷有益,多阅读一些心理学、哲学的书籍,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要事实: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中国9千万),遍布各年龄组;
预计到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抑郁症是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它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
最严重时,抑郁症可以引致自杀死亡(每年近80万人)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有规律的运动对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等同于吃药的疗效)
??,更多运动智能提升心理健康的科学与故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