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八个,这才配叫整容般的演技

用一个好消息开启黑暗的周一——

你们在后台要了好久的《分裂》,终于出高清汁源了!

关于《分裂》这部片到底怎样,毒舌电影团队的北美记者早就写过一篇长文,肉叔就不多说了。总之基本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除了“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大有长进的演技之外,其它都乏善可陈。

比如女配智力长期不在线啦。

她拿着板凳从身后偷袭一美那场戏,可把肉叔急坏了——拍人你拍头啊,拍腰是想干什么?拍倒了还不接着多拍两下,跑什么跑?着急出门取快递嘛?

哎。

好在,一美演技值回票价。

一分钟之内不靠任何外在化妆演出几个人格相互对话,谁是谁还能分得一清二楚而且丝毫不做作,叹为观止……(豆瓣用户

元帅)

外媒也一样,烂番茄上给电影打差评的一概都在骂奈特·沙马兰,打好评的一大半在夸一美:

《分裂》的成功,更多应该归功于麦卡沃伊的演技而不是沙马兰的编导。

他在本片中饰演的凯文拥有23个人格,以及一个连医生都不知道的“兽格”——

主要人格有8个,包括轻松幽默的时髦人士“巴里”:

温柔亲近的女性人格“帕特里夏”:

天真淘气的小男孩“海德维格”:

严谨的强迫症患者“丹尼斯”:

以及十分凶险,见人就啃的“兽格”:

你的好友“法鲨”已上线

24种状态,没有一种依赖假体或者CGI特效“变脸”,完全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变化来进行转换。

因为需要在表演不同人格时改变嘴部形态,一美对着镜子练了很久。接受采访时他自嘲,除了青春期时研究脸上的痘痘之外,他已经好久没有揽镜自照辣么久了。

比如这段,明明是强迫症控制狂“丹尼斯”在主导身体,却伪装成人畜无害的时尚设计师“巴里”。被心理医生识破后,他意识到自己没必要再装。你看他前一秒面部肌肉还很放松,几个眨眼后坐直身体,就变得一脸狰狞,眉头紧锁,牙关紧闭,完全换了个人。

恭喜38岁的一美,终于从一个软萌甜boy,变成了挑大梁的真·演技派。

也是看了这部片肉叔才知道,这些人格不仅互相知道各自的存在,还可以交谈、下棋,互相控制对方的行为。所有的人格就像居住在一个大厅中,谁走到大厅中心的一盏聚光灯下,谁就是现在控制比利身体的人格。

简直可怕。

更可怕的是——这是真的。

《分裂》是导演沙马兰自掏万腰包,自编自导的作品,参考了现实中一位著名的人格分裂症患者,比利·密里根。

遇见比利·密里根:真实事件启发了《分裂》

年10月,警方接到报案,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里有三个女性被抢劫和强奸,警方在受害人的车上找到了嫌疑犯的指纹。

电影中改为劫持了三名女高中生

嫌疑人是个有案底的危险分子——年因为强奸和持械抢劫被捕,年初刚假释出狱的比利·密里根。

很快警方就抓住他,他也被其中一名受害者当场指认。

然而,就在看似证据确凿,比利马上要被以抢劫罪、绑架罪、强奸罪起诉时——故事开始反转了。

比利(右)在法庭上

法官发现,虽然指纹只有他一个人的,但案情有点奇怪。

首先是三个受害者对嫌疑人的描述不一致。有人说他一嘴德国口音;有人说他操着一口满是脏字的纽约口音。比利本人也坚称自己无罪。

而且警方还发现一件诡异的事,比利的神情、口音、步态、坐姿,经常像是完全变了个人。

律师怀疑他就是传说中的人格分裂,于是法庭指派了一位叫WillisC.Driscoll的博士对比利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证明,比利患有多重人格症。

这下好了,律师辩护时以“比利犯罪时神志不清,不能控制自己”为理由,并传召了四个精神病医生,一个心理学家上庭作证。法庭最终接纳了这个辩护,裁定比利无罪,但他必须强制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疗。

一开始,医生们发现他有10个人格。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大卫·考尔医生发现他的人格不是10个,而是——24个。

包括:自杀者、核心人格“比利”;爱画画的8岁男孩“大卫”;19岁的女同性恋“阿达拉娜”;暴力倾向、体重磅的南斯拉夫人里根……有好人,也有坏人。

当医生们渐渐地把比利的人格拼图拼接完整后,他们发现了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比利的症状很大程度上,源自他破碎悲惨的童年。

比利的妈妈多萝西是俄亥俄人,离婚后搬到迈阿密卖唱为生,并跟一位喜剧演员同居,生下两男一女,大儿子就是比利。

妈妈的这位新男友生活烂爆了,不仅欠了一屁股赌债,还酗酒,甚至自杀过好几回——年11月17日,他终于成功了……

可怕的生活导致才三岁的比利,就分化出了第一个人格: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克里斯汀”。这个人格很奇妙,她能知道其它人格的内心想法。

《分裂》中类似“克里斯汀”的,是9岁男童人格“海德维格”

同居演员自杀后,比利的妈妈多萝西搬回俄亥俄,跟前夫复婚又闪离,年,又跟刚认识一年多的卡尔莫结婚了。

此时才七岁的比利,已经经历过破碎的家庭、颠沛流离的生活,更糟糕的事情接踵而至——第二任继父卡尔莫不仅虐待,还性侵他,直接导致他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恶化。

比利的妈妈多萝西

严重的“蛇精病”一直影响着比利,高中被勒令退学后,他企图自杀。

此时有“人”阻止了他,当然也可以说,是他自己阻止了自己——

他的另一重人格“亚瑟”及时出现。“亚瑟”知道,自己和其他人格要想活下去,比利必须继续活着,哪怕是像行尸走肉。

于是“亚瑟”和其他几个主导型人格,逼迫核心人格“比利”陷入了长时间的沉睡。

现实生活中,比利的某个人格画出的其它七个人格

“亚瑟”是一个顽固、保守但理性的27岁英国人,精通物理、化学和医学,还能流利应用阿拉伯文。

他第一个发现有其它人格存在,并开始管理这些人格。也就是说,他能决定派哪个人格出来代表“比利”的肉体说话。

《分裂》中干这事儿的是设计师“巴里”

一般情况下,“亚瑟”会将负面人格列入“不受欢迎名单”,禁止出现。

但也不是每次都成功。

比如年的那三桩强奸案,就是女同性恋人格“阿达拉娜”犯下的。

《分裂》中的女性人格

事情水落石出了,但“比利”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却被宣布无罪释放的人,开始被媒体持续报道。

舆论发酵后,大众开始受不了了。毕竟谁也不能确保比利的负面人格不会再出来搞事情,公众越来越恐慌,甚至还有人试图枪杀比利。

年,比利被转移到防医院。那里有一种特殊的惩罚——电击,专门对付不听话的病人。

在那里,擅长逃脱术的人格“汤姆”多次尝试逃脱,都被抓了回来。最后因为屡遭电击,他身心疲惫地放弃。当最终被关进戒备最森严的9号病房后,大部分人格都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躲进了比利内心的一处沉睡。

这种囚徒生活持续到年8月1日下午4点,法官撤销了精神病医生和法院对比利的监控,他,重获自由。

在这之后,比利出版了传记《24个比利》和《比利战争》,办过一家小制片公司,尝试制作一部基于自己生平的电影。他说自己只有一个心愿:

我希望我的故事发布后,得到的钱可以用来帮助那些受到虐待的孩子,让他们不要跟我一样。

年12月12日,俄亥俄州疗养院,比利因癌症逝世,享年59岁。

与他一起进入坟墓的,还有真相——他究竟是承受着人格分裂苦痛的受难者,还是玩弄这个世界的欺世狂徒,我们再也无法知道了。

对这个问题,《分裂》给出了一种解答。

电影里,男主角和医生都认为人格分裂不是病,而是人类进化的新模式。

片中一美不停重复一句话:只有经历过痛苦和折磨,才能进化。

苦难是一种洗礼,而“兽格”的出现不是代表退化,反而是主人公成长为“异能者”的阶梯。

结尾细思恐极。

被伯父性侵过的女主角,被警察从一美的地下室里救出。她坐在车里,一个女警察过来说,你伯父来接你了。

即将回到地狱里的女主角抬头看向车窗外——一只雄狮把一只雌狮子踩在脚下。

这或许是在暗示,女主角内心的“兽格”已经觉醒,是时候反击了。

最后,老规矩,想看《分裂》,在







































白癜风注意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83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