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泳
风头正劲的手游《王者荣耀》似乎卷进了舆论漩涡。这事倒不意外。游戏在中国是有原罪的。有原罪而兼走红,简直是大逆不道。话虽如此说,抨击游戏的理由和十几年前一模一样,还是多少让人意外。用句网络用语说,“全是套路”。套路之一是,为了保护青少年,需要遏制无良游戏。多年以来,各类内容监管都包含一种奇特的现象:管理者在强调管理合法性时,总是突出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经审讯交代,影响来源主要是电影、电视、音像、书刊、网络游戏……”无数青少年就这样被当作容易堕落的“坏孩子”,需要严加看管。让青少年因网络游戏而变坏的主要原因是游戏使他们成瘾。于焉套路之二登场:使用大量耸人听闻的案例和不知其来源的数据来表明需要对网瘾严厉打击的态度。为了彰显最近大行其道的手游的“罪恶”,各类媒体/自媒体已经披露了一系列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小学生用妈妈手机玩王者花费4万多,而他的妈妈是一位收入微薄的清洁工;尖子生因手机被没收从4楼跳下,苏醒后第一件事是要求打王者;一位温州的母亲被儿子发飙狂打,只能默默地抱头忍受,只因为母亲无意间打断了儿子玩手游……光有个案显然不足以服人,所以还得借助各种各样的数据:数年前就有人宣称中国已经出现了多万网瘾青少年,更可怕的是,青少年犯罪70%和网瘾相关,“网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的首要诱因”。可是,这个调查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却从没有听到过有效的说明,只是见到它在媒体上被广泛引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儿童保护官员曾经指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不建议使用网络成瘾这个词,一般选用的词是过度网络使用。目前在学术层面,成瘾一词更多还是和物质成瘾联系起来,而网络使用还没有完全成瘾的证据。至今在中国,精神病学界对网瘾的精神疾病标准尚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卫生部年所发布的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也并未界定网瘾。试问,如果国家都没有严格的网瘾标准,网瘾青少年的数据如何能够服人?
在《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上,有报道称,2亿注册用户中57%为小学生,即1.14亿。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小学在校生近1亿。两者比照,《王者荣耀》中的“小学生”比现实中的还多。然而,如果你指出数据的问题,对方又会说,数据与很多人的感受并不相符。谈到感受,痛诉游戏危害的故事中,出现了母亲的身影。这也是老套路了。母亲在类似活动中的出现,简直是一定的。大概没有多少人记得,早在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就曾在一版刊登《一位母亲的呼吁》,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动员起来扫除电子黄毒》。这个“呼吁”是一个普通女工的泣泪之声,她省吃俭用为儿子买了电脑,竟意外发现儿子没有用电脑进行想象中的学习,而是在看黄色光盘。此后不到半年,在隆重推介“中国第一个电脑反黄软件”“五行卫士”时,《光明日报》再次发表题为《为了母亲不再呼吁》的文章,称该报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白癜风检查到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