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治疗后病情更加恶化还好查了这

引言

对部分精神类疾病来说,由于早期症状的相似性,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加上精神疾病表现的复杂性、疾病认识的不全面、诊断思路等方面的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如何减少精神类疾病误诊现象的发生?诊断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重要原则?确诊后应该如何治疗?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王强教授将通过一例被误诊的精神分裂症个案,为您深入讲解常见的易被误诊的疾病类型以及诊断与治疗策略。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0岁,精神行为异常1月余。无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

一个月前

首发症状

睡眠障碍。离婚后出现入睡困难,服用辅助睡眠药物效果不佳。

20天前

第二次病情变化

出现胡言乱语、妄想和幻视,就诊于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口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病情无好转。

10天前

第三次病情变化

患者突发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2分钟后自行缓解,行头颅MRI检查并无异常。仍按「精神分裂症」治疗,病情仍未有好转。

2天前

第四次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发热,并再次突发抽搐,伴强直,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患者还出现了攻击行为。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院精神科。

辅助检查

脑电图:左前中颞导联可见长程、中高幅尖波节律,呈长程阵发出现,右前颞导联可见散在尖波,提示中度异常;

通过检查脑脊液及血清的NMDA受体抗体检查,发现均为阳性。

这样的病例,你遇到过吗?从上述症状和诊断来看,有可能是哪种被误诊的疾病?后续确诊后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观看下方课程,了解更多内容

精彩课程

长按识别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ys/113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