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花说
昨天晚上7点左右,华师一名数科院的大一女生在一课大楼前坠楼身亡。目前学校已启动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我们对逝者感到痛心惋惜,但深知无法改变过去,谨希望借以此文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咨询策略。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心理危机
的概念与分类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或群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生活挫折或公共安全事件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通过常用的问题解决方式来应对,进而产生心理失衡的状况。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类型。(如果出现以下情形或者出现负性情绪(恐惧、焦虑、抑郁等)无法调适的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①急性应激障碍,指在受到急剧、严重的刺激后的一小时内,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型抑制,甚至木僵。
②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指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出现妄想和严重的情感障碍,病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
③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也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在经历重大创伤的几周到几个月后,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突出表现为闯入性的反复重现创伤体验、噩梦、持续性的警觉状态、惊跳反应增大、选择性遗忘等。
④持久性心因性反应,指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适应不良的环境中而诱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现实色彩的妄想,或伤感、沮丧的情感障碍,或生活习惯改变的行为障碍。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甚至长达几年。
⑤适应性障碍,指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因生活环境改变,在个体人格缺陷的基础上,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或躯体性不适,或行为退缩等适应不良行为,但一般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病程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危机干预
咨询目标与策略
咨询前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助人者与求助者建立信任与支持性的会谈关系,收集不同面向的数据,评估求助者的自杀风险,并对可能的突发状况给予响应。此阶段包括以下四个子目标。
目标一,降低求助者对于自杀议题的回避与畏惧。在咨询前期,助人者往往需要常态化自杀行为,以开放沉着的态度讨论自杀行为,降低求助者对于自杀议题的回避。
应当注意的是,助人者与求助者开放地讨论自杀,并不会引发求助者的自杀行为,相反,助人者与求助者讨论自杀,不仅可以使求助者得到情感的宣泄,同时,对自杀行为的讨论,可以帮助了解求助者的自杀计划,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可以使求助者找出某些会提升自杀意念的特定情境或事件。助人者针对这些情境或事件,与求助者进行详尽的讨论,可以帮助求助者思考其他问题解决策略以及管控负向情绪的方法。
目标二,降低求助者的情绪隔离感。通过确认求助者的痛苦感;确认求助者对所处的困境的无法避免/无法解决、无法承受以及永无止境的感觉;与求助者共情并建立合作性的关系;帮助求助者找寻适当的社会支持等这些策略来降低求助者的情绪隔离感。
目标三,活化求助者的问题解决方式。助人者还需要协助求助者重新建构自杀行为的问题解决方式,对求助者自发的任何正向问题解决策略予以赞赏,并形成短期正向的行动计划(如快乐感活动表)。
目标四,提供情绪性和问题解决性的支持,直到后续追踪会谈的开始。可以通过危机因应卡、规划支持性的主动关怀、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后续会谈的设置等策略实现,必要时予以转介。
咨询中期
在危机干预咨询的中期,主要目标是针对危机本身找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式。助人者应当谨记问题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自杀只是其中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并且使求助者认识到,自杀是一种无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尤其是在强烈的情绪束缚之下,需要调整成其他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可采用问题解决九步骤的方法协助求助者找寻其他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具体的操作如下:
第一步,停下来深呼吸三到五下,而后想一想,是否有问题。
第二步,问题的内容是什么?把问题叙述下来,越具体越好。
第三步,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列出所有可能解决的方案,但暂时不去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步,评估各种方法,写下十个方案的优点、缺点、可行性及总分等分数。
第五步,选择一种或以上的方法,并做计划。
第六步,需要哪些资源?列下所有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
第七步,制定时间表,按照你选择的方法去做。
第八步,执行方案。
第九步,成效评估。评估方案执行之后的成效。
在步骤三中,可以通过脑力激荡的方法激发求助者思考更多的问题解决方式。在进行脑力激荡术时,应注意以下四个规则:
①禁止批评。无论是助人者还是求助者,都要相信最好的想法会在后面紧接着出来,打断脑力激荡的过程或者对脑力激荡的想法进行批判都会造成求助者的自我挫败感。
②多多益善。脑力激荡的原理是大的数量终将产生好的质量。
③自由运转,异想天开。鼓励求助者发展一些“疯狂的”想法,营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即使是表面上愚蠢的想法也是被鼓励的。
④组合与改进。通过组合不同想法去形成新的改进性的策略。
咨询中还可以通过焦点解决咨询策略激发求助者思考更多问题解决的方法。其中焦点解决咨询策略可归纳为以下五个关键点,在此称为“五指法”。
大拇指代表求助者过往成功的问题解决经验。
食指代表的是,假如有一名与自己问题相似的同学A向求助者请教,求助者要如何给予建议。
中指代表的是,假如求助者或与自己问题相似的同学A向乐于助人的同学B请教,同学B会给予什么建议。
无名指代表的是,通过网络搜索,查询专家、学者对于相似问题是如何提出解决策略的。
小拇指代表的是助人者给求助者的问题解决提出建议。
咨询后期
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内化求助者自我赞赏的部分,策略包括对求助者习得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大加称赞,也对求助者负向情绪耐受度提升表示赞赏,提高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应对问题的信心。
此外,在咨询结束前深入讨论依赖议题也是必要的,助人者要解释在求助者改变的历程中,成功的大部分原因是依靠求助者自身的努力,求助者是有能力处理危机的,帮助求助者树立信心,避免对助人者产生依赖,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预防复发
对于危机求助者,情况反复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助人者在结束咨询前要制定一个清楚可行的因应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主要是求助者过去的成功经验,以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为主。这一因应计划应当制作成书面形式,甚至可以做成小卡片放进危机求助者的钱包中,以便求助者随时查看。
除了危机因应卡以外,还可以将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填写的问题解决九步骤、快乐感活动表等辅助工具装订成册反馈给求助者,帮助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也能通过这些工具进行回顾学习,提升咨询成效。
阿花说,
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个体经历危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和自杀。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机会,个体度过危机后能增加其问题解决策略,进而实现自我成长。
资料参考来源:
年7月,由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与广东省心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危机干预工作坊,主讲人:林旻沛教授。
图文、编辑
陈雪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