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本是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季节,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要有生命力,都会被春天的力量唤醒,但“百草发芽,百病发作”,这样大好的季节,却会让很多人忧虑。在这一季节,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也较高。自杀、酗酒、失眠、焦虑、抑郁等都是春季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30%的人对天气变化反应明显
春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变化最为无常的季节,谚语有云“春天猴子面,一日变三变”,原本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天气,短时间内就会变得阴雨绵绵、寒气逼人,忽冷忽热的天气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复发,心理精神问题也会被诱发或加重。
因为春天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较低,耗氧量20%的大脑极其敏感,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不安躁动种种不良反应接踵而来,很多人会出现疲倦、健忘、偏头痛、失眠、焦虑等不适症状。
春季为何心理精神疾病高发?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肝气与春季相对应,肝主疏泄,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密切。人体肝气不舒、情志不遂,就会发生心理精神疾病。
春季阳气上升,也是肝火旺盛的时节,加上现在的都市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很容易发脾气,感到压抑心情不好,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晚上也会失眠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引起春季高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节后综合征”。大家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节后综合征只是出现在春节后1~2周,其实不然,节后综合征对人的影响可达1~2个月。很多人在节后并不能很好的通过自身调节来改善身心,从而诱发心理精神疾病。
有研究表明,每年3月至5月是心理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数约占全年的一半,失眠、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是在这一季节比较高发的疾病。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情绪低落或情绪异常一旦超过两周,就要及时寻求帮助。
春季如何预防心理精神疾病?
春季变化无常很容易扰乱人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机能,尤其是对于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对天气变化的防御能力很差,在遇到忽高忽低、忽冷忽热的气温刺激时,容易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而使心理精神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预防心理精神疾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1、首先要注重调畅情志《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春天是生命萌发的时节,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该入夜即睡,早些起床,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漫步庭院,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兴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养生的方法。
2、注意防寒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了对抗倒春寒,不要过早的脱掉冬装。当气温回升较大的时候,也不要过多减衣,尤其是早晚要注意保暖。
3、饮食要丰富和平衡保证营养的充足,同时还要注意平衡,多吃蔬菜。应该摄入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的食物,还要保证高蛋白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4、春季宜早睡早起春季睡眠过度就不太好,容易做梦,也容易导致身体的虚弱,精神的恍惚,乏力等不好的影响。
5、宜增加运动量到了春季,人体堆积了大量过剩的脂肪。此时增加运动量不仅能够活动筋骨、帮助气血流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阳气的升发,还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和热量。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很好的锻炼季节。
6、保持心情愉快春季需养肝,首先是保持心情愉快。人常说“怒伤肝”,因此,应学会戒怒,尽可能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升发、顺调。
温馨提醒:春季市民要格外注意心理保健,同时注意关心周围亲人朋友的心理健康,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及其家属更要多加小心,预防复发。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转发分享出去,传递正能量,帮助每个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有趣●有营养●有深度
的文章都在这里
▼
?美国顶尖康复服务机构落户广州华兴
?心理精神疾病,按时复诊是痊愈关键!(解读误区)
?现代最流行的心理疾病,你一定得了其中一种!
?是不是精神分裂,看这几点就知道
?别让抑郁毁了你!抑郁症可防可治
?如何才能拥有稳定的婚姻,让感情维持长久?
?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
?年,请远离睡眠障碍四大误区!
所有人?实用
听说防止精神疾病复发,做好这些就够了...
?注意了!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如需了解更多《名医工作室》内容,滑到底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