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疾病的认知误区,你知道几个

治白癜风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由于不少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缺乏了解以及对患者的一些异常表现不能理解,以致于出现了不少的错误认知,进而感到焦虑、恐惧,甚至不知所措。为了避免陷入认知的误区,现将对关于精神疾病的常见认知误区进行解析。

认知误区一:得精神疾病是因为“魔鬼缠身”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这是许多患者家属最常问的问题。很多家属面对病人的异常表现,认为是“魔鬼附体,厉鬼缠身”,这些迷信的认识让患者家属可能首先不想着去就医,而是去“求神拜佛、作法驱鬼”,以至于辗转曲折无效才被送入院。这常常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也影响了疗效。

而事实是: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精神疾病是一种脑功能异常的表现。目前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母孕期病毒感染、大脑神经结构的异常发育、社会心理压力的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大脑功能的异常,从而出现临床的疾病状态。

认知误区二:精神疾病是遗传病,不敢/不好意思告诉医生。

“是不是以后孩子也会发这种病?”精神疾病并非遗传疾病。遗传只是部分影响因素。如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10倍以上。即使这样,也并不可怕,因为一级亲属患病率也仅有10%左右。

由于存在病耻感,对于遗传方面的问题很多家属常有掩饰或矢口否认。明确是否有家族史对病人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遗传家族史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证据之一。可以更好的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疾病的损害。

认知误区三:精神疾病会传染的

“这种病会不会传染?需不需要隔离碗筷?”“医生,我们的孩子不严重,跟他们住同一个病房,会不会传染?”这也是家属常有的担心。常有患者被家人隔离,将患者关在单独的房间。

精神心理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不会因为日常的接触:如供餐或同个病房而传染。过度的隔离反而会使恢复期病人得不到家人信任和支持,病耻感增加。不利于康复和回归社会。

认知误区四:精神疾病反复复发是治不好的

“这种病会不会治疗好?要多久才治好?”“这个病治疗很多次,但一停药就复发,根本是治不好的。”这是也是患者家属最常关心的问题之一。任何人都希望病治好了而不复发。但精神疾病病因复杂,复发目前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规律治疗按疗程治疗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是可以临床治愈或明显缓解的,有时为了维持疗效,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服药或者终身服药。而一旦停药病情可能会波动。家属或病人就认为:病没好或病是治不好的。其实是另外一回事。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你今天早上起来肚子饿了。请问你昨天吃的饭是没有效果的吗?这是一个道理。

认知误区五:吃药会把人吃傻了

“吃这种精神病药,长期吃会不会吃傻了?”这是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常见的担心。某些重症精神服药时间较长,多次发病者要终身服药维持治疗。有的患者家属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看起来像是被治成“傻子”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患者的表现可能是药物“副反应”所致的表现,如患者反应慢,困倦、睡眠多。如果是这种情况需要让医生调整药物,是完全可以减少上述副反应。其次是精神疾病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病人认知、情感、行为等退化。而药物不但不会让人变傻,而是会改善和延缓疾病所带来的这些伤害。

认知误区六:自己感觉好了停药

“病好了,能不能自己停药?”这是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后病情稳定时常有的疑问。这个是很多复发患者所跳的坑。患者进行治疗后已经没有症状。这时候家人和患者认为病已经好了,就自行停药。这种突然的自行停药很容易引起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反复。

停药应该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如果病情稳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药后停药。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反而是病情加重的表现。所以家属和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

作者:高玉峰精神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

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11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