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精神疾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团几们都   精神病作为疾病的一种

  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对于已经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

  要及时接受正规全程治疗

  全面促进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

  才能彻底战胜疾病、重新回归社会

  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病痛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渴望被尊重被关怀

  关爱精神病患者

  需要从不歧视做起

  下面跟华仔一起来了解下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

  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2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种印象是受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例如,战争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刺激,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还有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发病前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小怕羞、思维缺乏逻辑性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裂型人格”,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上述性格缺陷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痊愈之后复发的危险性也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3

  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心理健康)

  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很多

  现总结出十大预后不良的因素

1.有家族遗传史者

2.起病年龄早者(16岁以前起病者,特别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

3.隐瞒起病、进展缓慢者

4.起病前无明确精神刺激者

★请注意:3、4两点同一般人理解的“刺激越大、起病越急病情就越重”的印象正好相反。

5.病前性格有缺陷者

6.持续病程过长(一般在五年以上)

7.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者

8.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9.在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属于单纯型者

10.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者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11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