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的温柔卫士王会悟和黄绍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

中共一大的"温柔卫士":王会悟和黄绍兰

在中共一大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用她们的智慧与温柔守护着会议的顺利召开,一位是王会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的夫人,另一位是黄绍兰,博文女校的校长。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即将百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这两位幕后英雄。

王会悟留在历史深处的身影,是一个娇小文静的江南女子。她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书香门第。开明的父亲是她最早的启蒙老师,早早地把她送到嘉兴,让她接受新式教育。13岁时,父亲病逝,她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教鞭继续教书,小小年纪就办起了桐乡第一所女子小学,也撑起了家中的经济大梁。从那时起,这个文静的小姑娘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资质,坚强、能干、细致、周到,能力出众,正因如此,日后她才成功地担当起中共一大“大管家”的重任。

王会悟

中共一大在李书城公馆举行

年2月起,李达担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王会悟就是他的得力助手,为党的创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筹备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一直在李达身后的王会悟,担当起看似普通,却极为重要的会务工作。

在选择会场的时候,王会悟提醒李达说,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这段时间在外地,位于法租界望志路号(今兴业路76号)的李公馆正好可以用作会场。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考虑到在“自己人家里”,安全和保密性都有较好的保证,而法租界也较少受到巡捕与密探的骚扰。这个建议得到了会议筹备人员的一致同意。

王会悟提议将外地代表安排在博文女校

在接待参会人员的工作中,王会悟的细致与警觉更是出色,她从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感受到了会议的神圣,萌生了一种强烈的保密意识。那代表们住在哪里呢?王会悟想到,距李书城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所学校叫博文女校,校长是黄绍兰,与她比较熟悉。暑假期间,博文女校没有学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王会悟的想法得到李达的支持。王会悟于是找到黄绍兰,对她说明来意,称有几个朋友暑假来沪旅游,为节约宿费,想借她的学校住几天,黄绍兰满口答应。

就这样,博文女子学校成了中共一大代表的住处。一大13名代表,其中李汉俊住在李书城公馆;李达住在自己家;陈公博新婚,带着妻子住在大东旅社,其余10名代表住在博文女校。这本身已经够隐秘了,但王会悟还是机警地给代表们安上了“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的名头,等于又上了一重保险。

一大代表是陆续到沪的,每位代表到沪的时间已不可考。一大于7月23日开幕,闭幕日期有多种说法,多数学者认同8月3日一说。外地代表在博文女子学校至少居住了13天以上。其间,黄绍兰为一大代表提供了安全、免费的住所,功不可没。然而,对于在博文女校中所发生的召开中共一大这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当时的黄绍兰并不知道实情。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的临时宿舍——博文女校

黄绍兰亦名学梅,字梅生,湖北蕲春人。黄绍兰以花木兰自励,更字“绍兰”,年考入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武昌起义爆发,黄绍兰在上海都督府支持下,组建上海女子军事团,被推为团长。

年春,在黄炎培的支持下,黄绍兰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今太仓路)号创办博文女校,自任校长。因经费支绌,年秋停办。经黄炎培介绍,黄绍兰到南通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年春,实业家张謇之兄资助黄绍兰回沪,于是重开女校并扩大规模。7月,博文女校放暑假,王会悟向黄绍兰借校舍,黄绍兰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创举。

在王会悟的细心张罗下,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顺利开幕。会议期间,王会悟一直在会场外悠闲地徘徊,就像一个夏日里无所事事的少妇在朋友家休闲消夏,实际上却警觉地注意着公馆周围的一切动向,守护着会场的安全。

王会悟建议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会议最后一天,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有着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马林见状,立刻建议暂时休会,并带着文件迅速撤离。大部分参会者撤离不到十分钟,就来了两辆警车,包围了李公馆。

当法国巡捕扑进会场时,只有李汉俊和陈公博在悠闲自在地抽烟聊天。巡捕仔细搜查,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盘问几句就撤了。

经过此事,少数代表秘密商量另择开会地点。有人建议找家旅馆,有人主张到杭州西湖。但是在上海,只要这么多人聚到一块儿,就会引起当局注意;而杭州西湖往来游玩的达官显贵很多,护卫的军警也多。这时,王会悟建议大家到嘉兴南湖,扮作游客,租一条画舫,在湖中心继续开会。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王会悟又当仁不让地负责起租画舫、安排会场、组织大家转移等具体会务。

关于30号及其后几天的情况,王会悟曾经撰写回忆录:

“我看到一个陌生人,从厢房出来往楼上走,我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李家的厨师答话说,他是侄少爷的同学。我捉摸这事有些蹊跷,就上楼告诉了杨明斋。马林警惕性很高,得讯后马上拿东西走了。张国焘当时怪我大惊小怪,把会场给吵散了。散会后不久,法国巡捕果然来了。李汉俊用法语对巡捕说:‘上午是我几个朋友在此讨论十九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争论起来了,惊动了你们,对不起!’巡捕没发现什么破绽,就走了。事后,马林说:‘这个女孩子(指我)很机警,要好好培养。’”

“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艘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我便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先行出发,与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乘头班车去嘉兴。到嘉兴后,我去鸳湖旅社租了房间,作为代表们歇脚之处。又托旅社代雇一艘中等画舫,要了一桌和餐。代表们上船前,我还出主意,让他们带了一副麻将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游船上开了一天,就胜利结束了。”

经过李公馆的那场“虚惊”,王会悟更加警觉细致,她安排代表们乘火车前往南湖,分开买票,坐不同的车厢,到达嘉兴后分批住下。租画舫的时候,她还细心地置办了一桌酒席,租了两副麻将,完全和那些游湖的客人一样。

就这样,被中断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召开。会议期间,王会悟一直坐在船头,“悠哉”地看风景。只要一有游船靠近,她就哼起小曲儿,用手指轻叩船板,仿佛在打节拍。船舱里的代表们就立刻哗啦哗啦地搓洗麻将,或者“三条”“五万”地一通嚷嚷,为这个庄严神圣的时刻,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趣。

暮色四合,代表们在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完成了一大全部议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全体代表在船上轻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代表们在夜色中离开南湖,将革命的火种洒向全国各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没有礼炮,没有烟花,只有王会悟轻柔的叮咛,让大家下船后分散开来,各自回到她安排好的住处。

从那条画舫上下来的会议代表,就此走上了各自的历史征程,从这一刻开始,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浩瀚革命拉开了序幕。

作为这次会议的“温柔卫士”,她们的身影却隐藏在了历史中。王会悟一生未居要职,只是默默地协助李达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今天,当我们走进王会悟的纪念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一艘象征着承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南湖红船模型,旁边是王会悟蜡像:身着灰白色老式大襟上衣,配着黑色短裙,乳白色短袜及黑色布鞋,表情刚毅,目光坚定。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出生的摇篮,朝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扬帆起航。王会悟,一个传奇女子,用她弱小的身躯守卫了一艘伟大的航船。她的一生与时代相融,与光明同行。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妇女代表,令人敬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黄绍兰也是一位进步女性,她有着一颗正直向上的爱国心,她十分关心国家和大众民生的进步事业。她领导下的博文女校师生经常参加各种社会进步活动。年至年,“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相继爆发。黄绍兰与徐宗汉、蔡元培夫人周俊等组成“上海反日救国大同盟”,奋力投入上海抗日救国的烽火中。她们的爱国行动,鼓舞着驻沪的十九路军坚持抗战月余。年底,国民党市党部竟然以“设备简陋”为由,取消了博文女校中学部。对此,黄绍兰十分气愤,她决意将小学部也停办。此后,黄绍兰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时值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各地学子纷纷负笈来苏。黄绍兰素有国学功底,又曾师事章氏,被聘为讲师。

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绍兰取海道返回上海,就任上海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兼国文系主任。抗战期间,她忧国伤乱。抗战胜利后,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得上了精神病,此后一直在精神病院治疗,最终积郁成疾,于年11月13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遗憾的是,黄绍兰至死也不知道,她的博文女校曾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宿舍,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摘自:政协头条——中共一大的两位幕后女性王会悟和黄绍兰:蕙质兰心担道义;上海金昌人——令人敬仰的杰出女性——王会悟)

——END——

扫码或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12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