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Q1·
精神病有哪些表现?
1.幻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到它的存在。比如,在周围没有人的情况下,凭空听到下,患者却感知声音;闻到别人闻不到的特殊气味等。有的患者凭空听到一个或多个人在评论他的思想和行为(评论性幻听),或者听到幻听直接命令他做事(命令性幻听)。这些症状常常带有危险性。患者可能在幻听的支配下伤人、自伤或出走。由于幻听中出现的声音与患者在现实中听到的声音同样真切和生动,患者难辨真伪,对其指令绝对服从,家属对此往往防不胜防。因此,最好是送患者住院治疗,以免出现意外。
2.妄想
妄想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虽明显地歪曲事实,甚至荒谬离奇,患者对此却坚信不疑,无法说服。常见的妄想有:
关系妄想——把周围发生的与他无关的现象,都看作与他有关。
被害妄想——无根据地坚信某些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攻击、陷害,如饭里放毒、跟踪监视等。夸大妄想——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等。如,一位初中文化的待业青年坚信自己能当国家主席。
非血统妄想——无端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的。此妄想在与夸大妄想共存时,患者就会推断说,自己的父母是某位名人或富翁。
钟情妄想——在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坚信某位异性(可能只是萍水相逢,甚至从未谋面)爱着他。
嫉妒妄想——根据别人不可理解的理由,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基础上,坚信配偶有外遇。
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到外力的干扰、控制,并往往将其解释为某种仪器或先进的科技手段(如电子计算机、激光、电波等)的影响;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感到自己心里想的事没有说出来,别人就都能知道。
3.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思维缺乏明确的主题,使人感到言语令人难以理解,不知所云。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洞无物,概念和词汇贫乏。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被动谈话时只能使用“是”、“不是”、“不知道”、“没什么”等简单的词或词组。
思维奔逸——思维联想过程加快,讲话滔滔不绝,过分热情。此症状常见于躁狂状态。
被控制体验——是最具精神分裂症特征的症状之一。患者感到思维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支配,而是由外力来控制自己的大脑。
4.情感障碍
正常人的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以及内心体验同外在表现、同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精神病患者在情感方面的障碍可表现为:
情感倒错——指情感活动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体验到悲伤,表情上却是微笑。
情感淡漠——患者对周围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视若无睹,内心体验极为贫乏,面部表情冷漠呆板,与环境失去了情感上的联系。
自笑——缺乏内心体验、并且与环境无关的自己发笑。有时患者解释说是“想到高兴的事了”,但内心体验单调刻板,面部表情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
还有的患者表现为持续的、与现实不符的情感高涨或者低落,还有的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发脾气或者伤心哭泣。
5.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付出努力的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同时,出现意志缺乏,即对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都没有主动要求,多独处、孤僻、行为退缩。有的患者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果皮,喝脏水等(意向倒错)。有的患者表现为行为的杂乱无章,幼稚愚蠢(青春性兴奋)。也有些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语不动(木僵)。
Q2·
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有些患者是缓慢发病的,早期表现常常不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精神病。直到病情发展严重了以后,家属还很难回忆起确切的发病时间。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有:
1.懒散
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学生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仍然我行我素。
2.淡漠
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对他人的关心也无动于衷。
3.自语、自笑
经常听到患者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或者独自发笑,令人不解。
4.猜疑
无端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易变,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
5.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
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痛、易疲劳,以此为理由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既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也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请注意,这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区别之一。
6.窥镜症状
长时间呆坐在镜子前面,端详自己的面容。这可能是由于一种叫作感知综合障碍的症状造成的——患者看到自己的脸变形了,或者不真实了,所以才长时间照镜子。
7.情绪不稳
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心流泪、或兴奋不已、或大发雷霆,与其既往性格不相符。
Q3·
心理治疗能治好精神病吗?
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治疗患者的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心理治疗的基础是患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求治愿望,积极配合治疗,医患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心理治疗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改变症状,而在于帮助患者去认识自己的心理或人格缺陷,并付诸行动,加以矫正。因此,患者是心理治疗中的主体,医生只是协助者或指导者。
心理治疗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精神病,但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同样很重要
1
●
患者拒绝服药,怎么办?
有一种方法叫做“暗服药”,即把药片碾碎,放在饭里或饮料里,暗中让患者服下。现在常用于暗服的药物是五氟利多,它具有无色,无味,可溶于水,长效(可三天至一周服一次)等优点,但副作用较大,主要表现是手抖、四肢发僵、坐立不安等锥体外系反应,因此暗服时要搭配安坦。而安坦是短效药,需要每天服,所以家属仍然需要每天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为患者准备一道特殊的“小菜”,这确实需要非凡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
对于藏药的患者,家属首先要告诉他藏药的危害:藏药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而且由于服药不规律(有人监督时服药较多,无人监督时完全不服),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忽高忽低,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如迟发性运动障碍或药源性恶性综合征等。其次,最好是由家属保管药物,每次服药时,按照医嘱将药片准备好,交给患者,看着患者把药服下。
2
●
如何处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轻型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乏力、手抖等,如果没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以不必特殊处理。如果出现下列严重的副作用,则需要马上采取措施。
1.急性肌张力障碍:
立即口服2片安坦,如果症状仍不缓解,医院来注射东茛菪碱
2.吞咽困难:
不要给患者吃干硬的食物,只能喝粥、面条汤等半流食,并尽快通知医生,给患者减药或换药。
3.血液白细胞下降:
如果白细胞继续下降,则应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平时要1-2周查一次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下降后,要每天监测白细胞的变化。
4.药物过敏:
如果没有发现确切的过敏源,则应停药观察。确定为某种药物过敏后,这种药物就永远不能再用于这个患者了。
5.药源性癫痫大发作:
在抽搐发作时,家属能做的只是在患者身边保护他不被摔伤,不要马上搬动他,也不要用力按压四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甚至骨折。请医生调整药量。
成为一名“称职”的精神病患者属
1.尽快就医
尽量缩短从发现病情到就诊的时间,您应该打消任何顾虑和担心,从一开始怀疑某个家人有精神上的问题,医院来咨询。
2.接受现实,稳定情绪
您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接受现实,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事情。这对您本人和您的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对病因过于苦思冥想,因为精神病的病因至今还不清楚,有很多患者是在没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发病的。
3.了解精神病的知识
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各类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各种治疗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防复发、如何进行心理、社会康复等知识。
4.习惯于同精神病人打交道
有时需要作为护士,去关心、照料患者的生活;有时需要代表医生,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医嘱服药;有时要把患者当作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有时又要摆出长者之尊,来迫使患者去完成那些他不愿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病的了解也在不断提高。及早地发现,尽早的治疗,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意识。不论是从鉴别诊断的角度,还是从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上来考虑,都应该到精神科就诊更合适。劝您不必因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而贻误了诊断和治疗。
医院
-(门诊)
-(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