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康复医学科袁华课题组在《PainTherapy》(IF=5.52)期刊发表研究文章《AnalgesicEffectsofNavigated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inPatientsWithAcuteCentralPoststrokePain》。赵晨光、孙玮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袁华为通讯作者,这是该课题组3年内第6篇rTMS相关研究文章。
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CPSP)是一种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高频rTMS治疗是FDA批准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干预方法,指南中为Ⅰ级证据,A级推荐,但是目前现有研究缺乏rTMS对于急性CPSP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袁华课题组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0Hz高频rTMS作用于患侧M1区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作用,NRS评分以及SF-MPQ-2评分在4个时间点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作用效果相比于脊髓损伤后病理性神经痛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但是其止痛效果更为持久。
课题组同时也研究了rTMS对卒中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发现10Hz高频rTMS可以轻度减轻卒中后焦虑以及抑郁的状态,但无统计学差异。此外rTMS可以增加血清BDNF的浓度,并且提高皮层兴奋性,以上这些可能与rTMS镇痛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医院康复科袁华课题组一直致力于rTMS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探索,对rTMS治疗脑卒中、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借助fNIRS、fMRI、神经电生理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深度挖掘rTMS的作用机理及相关分子机制,推动无创神经调控技术rTMS实现精准化,个性化。
完
戳“阅读原文”下载APP看千部大脑真实手术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