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的区别在哪里?哪些人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网络成瘾该怎么治疗呢?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应激与成瘾医学主任谌红献教授,跟大家科普网络成瘾,教我们避免成为“瘾君子”!中国青少年网络低龄化已经成了越演越烈的趋势,那如何防止青少年成为“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网络上瘾的原因和治疗方式又有哪些?对于“成瘾”的分类,谌教授解释出了两大块: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物质成瘾就是我们平常都能看见的,对烟酒、毒品和槟榔等上瘾,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效应。而行为成瘾则患有病理性赌博、游戏障碍等病症。年5月25日,在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游戏障碍”电子游戏上瘾行为还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电子游戏上瘾已逐渐被人们重视,固然,网络成瘾也不容忽视。(网络成瘾的解释)正常使用和成瘾之间应该有一个界限,我们可以根据”网络成瘾“的两大症状来区分。一、每天玩手机超过8小时及以上。二、在后果上,对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网络的时长过长,出现负面后果后,仍然继续玩游戏,我们就可以判定是不是“网络成瘾”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未能形成完整稳定的三观,对新鲜事物的探究保有强烈的欲望,尤其是这三类性格的青少年最有可能成为易感人群:1、好奇心强2、逆反心理强3、竞争意识强。很多新闻报道也显示了“大一新生”成了新型网瘾人群,谌教授指出,这是由于很多新生没有完成家长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过渡,尽管没有学习上的障碍,但是他们缺乏很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容易出现刚上大学时,把大把时间消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谌教授特别强调了一个成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所谓的言传身教,其实是要求我们家长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而不是带着孩子一起沉溺网络或完全置之不顾。沉迷于网络对于我们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不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有直接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发现,后果将无法预估。在“成瘾”研究的过程中,谌教授还发现了网络成瘾形成的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就是治疗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来矫正孩子的上网问题。谌教授也说:不要等到第四阶段再来医治,届时难度堪比戒毒。
我为青年做件事
帮助实现微心愿
扫描下方海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1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