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甲卷试题评析(化学)
化学备课组
年高考化学全国甲卷继续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加强新旧教材的衔接,有效落实高考改革新思路新理念。强化问题设计,考查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
一、试题选取我国最新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试题以我国科学家领先研究成果为素材,在展现我国化学领域先进成果的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全国甲卷第9题以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的聚乳酸催化转化为情境,考查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高分子转化与合成等知识内容。这些试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试题选取化学学科应用成果,体现化学重要的学科价值
化学在材料、生命、环境、能源与信息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甲卷第7题以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为主线,以不同时期的典型能源为代表,既考查了物质组成、能量与物质转化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考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能源发展方向,了解发展清洁新能源的必然性,激发学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三、试题基本保持稳定,关心学生做题感受
试题关心学生做题感受,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考查方式和设问角度,避免“偏难繁怪”试题,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水平。例如,全国甲卷第7题为化学与生活类试题,考查方式是学生所熟悉的,考查的核心知识来源教材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全国甲卷第8题为针对离子方程式的考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所熟悉的考查方式与内容。尽管是学生熟悉的试题形式,但对于知识的考查并未减弱,综合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活泼性变化规律、溶液酸碱性、物质溶解性及沉淀转化等问题。
四、试题提供数据现象及证据,考查学生归纳推理与论证能力
试题通过考查学生的探索归纳与论证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向学生渗透科学思维。例如,全国甲卷第13题提供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数据图,学生需要分析出各数据曲线所代表的微粒种类,考查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归纳论证的能力。全国甲卷第10题给出四瓶无色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学生需要分析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信息,经过逻辑推导和探索归纳得出各无色溶液所代表的物质种类并论证。
五、试题丰富了呈现形式,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对于化学研究至关重要。高考化学试题通过提供多种图表形式的信息,深入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例如,全国甲卷第28题以化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甲烷转化为载体,通过浓度时间图像和催化反应机理等方式提供信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理解所给信息,根据图文综合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应用。设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全面地考查了考生对反应原理领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年高考化学全国甲卷试题,着力考查了学生识记知识、观察对比、数据处理、分析推理、迁移创新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成果和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爱国主义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甲卷试题评析(生物)
生物备课组
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包括全国甲卷和新课标卷共2套。陕西使用的是甲卷,生物命题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进行设计,注重发挥科学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继续保持近年的命题风格,立足学科特征,精心选取素材、创设情境,注重衔接课程改革,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考虑学情变化,加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选才的功能,助力新高考改革平稳实施。
考查形式仍然是以6道选择题和4道必修简答题加1道选修简答题的形式。试题中涉及了大量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等。
与年全国乙卷相比,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试题的灵活度增加,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生物学科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考生物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立足学科考查内容,在生态学的考查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第31题以濒危物种鸟类B的保护为例,展现保护过程中发现极少量野生个体、人工繁育、野外放飞并逐步扩大种群数量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濒危物种的生物学意义,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自觉。
二、突出实验探究能力考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探究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鲜明特征,是科技攻关的基本能力要求。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程序、分析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高考生物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第30题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蛋白质抗原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解决新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第38题以基因工程表达目的蛋白为背景,考查质粒载体的双酶切、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等关键环节的原理和目的,让学生在解决科学探究常见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鲜明特征,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倡导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生物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从考查学科本质出发,评价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以达成考促学的目的。如第37题围绕合理使用消毒液以减少传染病的主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细菌计数、涂布平板、实验结果分析等探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应用导向。
四、加强学科基础考查,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高考生物持续加强学科主干基础内容的考查力度,多维度切入考查必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引导学生加强对必备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如第3题围绕重要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式、作用模式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对激素。
五、创新基础知识点考查,打破定势思维
高考生物强调对基本概念的考查,通过设置新情境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理解能力的考查,丰富考查维度和层次,强调准确深入的学科理解,试题打破可预估性,避免机械刷题带来的弊端,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年高考甲卷生物第3题考察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式、作用特点等,打破以往试题中对植物激素的考察方法,深度考察了学生对植物激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发挥作用上的区别。
六、结合实际问题,落实社会责任培养
高考试题注重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支撑高水平人才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是发展生物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例如年全国甲卷第31题以保护濒危物种鸟类B为例,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濒危物种的生物学意义,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自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