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的感受
网友一:
家里有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那种日子过的非常苦。亲戚朋友都远离他们,邻居欺负他们,街道民政不肯帮助他们,招工单位拒绝他们,有时,希望社会同情和关爱他们。候他们也看不起自己,他们在恶劣环境下艰难生活。网友二:
那时刚买房,背房贷;老婆因要照顾精神分裂家人而不能上班,失去收人;精神病药一个月三千多,医保一分都不能报;开车时家人一言不合,跳下车来;追家人车停路边被罚……你们说是什么感觉?生不如死是太简单的描述,好在一切都过来了。网友三:
家里上有老爸老爷,下有儿孙,自己还有配偶,整天提心吊胆。家里有这种病人,那是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亲朋邻里也避之不及,问问世间还有比这更苦的吗?专家解析
家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家属自己首先会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然而,相比于另一些人,其中一部分家属能更快地适应这一角色。之所以出现差异,与以下因素有关:
家属如何解读和认识疾病,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能应对疾病,直接影响家属的状态。若对疾病的感知过于消极,家人的精神痛苦会更高,且在数月后仍然如此,即「无法自拔」。另外可能增加家人痛苦的是患者被诊断时的年龄及开始就医的时间,尤其是在家人评估该病的治疗成本不高的情况下。此外,就医经历也可显著影响患者家人对疾病的反应。有批评指出,精神科医生往往不能清晰、无偏倚地传递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信息。研究显示,与一些人的固有观点不同,相比于莫名其妙地承受不确定的痛苦,患者宁可明确知道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精神科就诊时,正能量、条理清晰的医患沟通可减轻家人的痛苦,医生也应及早考虑如何传递坏消息,避免流露出过于「丧气」的态度。现实情况是,一些患者家属从医生处感受到了同情,但另一些家属则感觉自己被轻易「打发」了,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刚刚确诊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家属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整个求医过程及负担的基调。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精神及躯体健康状况更差。患者的病程是影响家属生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阳性症状对家属的影响显而易见,而包括工作记忆及执行功能受损在内的阴性症状同样显著影响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下降常表现为躯体疾病、丧失活力及抑郁焦虑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针对患者的各种担心所触发,包括管理患者的行为及对其未来的担忧。由于承担照料任务,三分之一的患者家属与其他家人的连结可能受损。此外,经济负担同样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