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
在年发起的
时间定在每年的10月10日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
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
今天
天青们不妨和自己的内心
来一次对话——
你,还好吗?
“精神卫生”知多少?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身潜力,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成效地工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深刻理解“精神卫生”的概念
要先来看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有研究结果显示,排除痴呆后,中国六大类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的患病率达9.3%。
一直以来
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仍然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层面
对于其他相关症状和病患
不仅忽视
甚至还带有歧视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精神障碍患病总人数过亿。其中,重精神病患者近万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总数的1%。
“近20年,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变化不大。但像焦虑症、抑郁症等轻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却显著增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陆林表示。
为什么轻症心理疾病越来越常见?
专家分析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精神心理问题的患病风险;
?另一方面,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提高,医院就诊,使这类疾病也更易被发现。
特别是今年,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涉及数万人的线上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问题凸显,约三成受访民众出现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症状。
就患病群体来看,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三类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
医院副院长王绍礼介绍:
?青少年时期,在身体、自我意识和人格迅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面临多重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
?而女性拥有更细腻的情感,烦恼相对更多;
?老年人随着身体器官老化,各种疾病陆续出现,也更容易发生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
所以,需要提高对上述三类人群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