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成精神病人会怎样心理学实验,揭露精神

如果一个正常人假装成精神病人,住进精神病院,医生会发现他是正常人吗?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于年进行了著名的罗森汉恩实验(后来也被称为“假病人实验”),得出了惊世骇俗的结果:一旦正常人被医生贴上“精神病人”的标签,既是他之后表现得再怎么正常,医生也会觉得他“不正常”。

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恩

假病人实验

罗森汉恩博士招募了8个人(三女五男)扮演假病人。

他们分别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研究生、三位心理学家、一位儿科医生、一位精神病学家、一位画家、一位家庭主妇。

所有的假医院的医生,他们幻听严重。

但是除了这个症状以外,他们所有的言行完全正常,并且给问诊者的信息都是真实的(除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外)。

结果,他们8人中有7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医院后,这8个假病人的所有行为都表现正常,不再幻听,也没有任何其他精神病理学上的症状,但是却没有一个假病人被任何一个医护人员识破。

当假病人要求出院时,由于他们已经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医护人员都认为这些病人“妄想症”加剧。

精神病院的医务人员甚至发明了一些精神病学上的新术语来描述这些假病人的严重“病情”:假病人与人聊天被视为“交谈行为”,他们甚至认为假病人做笔记都是一种精神病病情的新发展,以至于“做笔记”被护士当作病人的病状以“书写行为”记录在他们的病历中。

奇怪的是,其他病人都知道某些假病人神智正常,只有医生不知道。甚至有病人说他们不是记者就是教授。

第二个实验:不存在的假病人

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发布后,罗森汉恩选择了了一家非医院进行第二次实验。

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已经听说了罗森汉恩第一次实验的结果,但他们声称类似医院发生。

于是罗森汉恩决定与医院安排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为期三个月的时段内,会有一名或多名实验参与者伪装成精神病人试图入院。医院工作人员则需要对每一位入院者做出评估来确认他们是否是伪装的精神病人。

三个月过去后,合计名病人中被院方挑出了41名伪装者,以及42名怀疑伪装者。

但事实却是罗森汉恩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一人试图伪装入院,院方挑出的“伪装者”们,其实都是普通的精神病人。

标签效应

罗森汉恩的研究地揭示了诊断标签的危险性——

标签效应:一旦医护人员认定某一个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就会把他的一切行为和举止视为反常。其实,有时“病人”没问题,有问题的倒是“医生”的眼力和判断力。

这个心理学实验在教育学上的意义是:

当一个孩子被贴上了“坏孩子”“差生”“笨蛋”等符合某个心理条件的标签时,那个标签将掩盖他的所有其他品质,甚至优点。无论那个孩子做什么,老师和家长都认为那个孩子“差”“坏”“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标签”态度不及时转变,最坏的结果就会发生:我们对孩子的负面看法(或者说,负面期望)可以变成孩子的自我确定,导致一个当初也许并不坏、并不差的孩子真的会成为一个“差生”或“坏”孩子。

罗森汉恩本人曾说:

明显,我们不能在精神病院里清晰判别出一个人是否神志清醒。医院本身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在当中的行为会被轻易误解。在如此环境中对病人的环境影响——无力感,人格解体,疏离,屈辱,以及自我标签——似乎都无可置疑地表明出反治疗的结果。

猜你喜欢:

饭不能乱吃!精神分裂症患者要注意这6点

我战胜了抑郁症,把我的成功经验分享给病友!

真正抑郁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wh/12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