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忽如一夜东风来,火遍了全中国,武亦姝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人人皆知的才女明星。
于是,读书再一次被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关于读书的各类热文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看看这些标题:《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出身寒门,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却是一生的高贵》,《当你爱上读书,世界就爱上了你》……
我的天哪,这不就是等于说,当你读了书,屌丝就会升级为男神,土妞也能蜕变成女神么?
这么好的事,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叫我如何不狂喜。
我的天呐,这么神奇,小岳岳都要惊呆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私塾先生告诉读书郎的第一句话。
为什么要读书呢?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财富、高位、美女,这不就是古代版的高富帅么?
书生们一定朝我竖起了中指,真三俗!
好吧,我就当你这只是个美好的比喻,是一种优雅的修辞,但范进中举不就是天下书生的共同理想么?
你总不能说,我的理想就是在书里过过钱瘾,过过官瘾,撩撩美女,我的一生就自得圆满,夫复何求了。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小时候,我家邻居的一位姑娘考上了中专,是我们当地的一所名叫广播电视大学的学校。
我那时正上小学,忽然有一天她家里响起了鞭炮,杀猪宰羊,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来道贺,俨然是值得全村人精神振奋的一件大喜事。
我妈告诉我说,好好念书,考上了好学校就会封个好工作,不用再当庄稼人下死苦了,你看人家多争气,公家开着车把她接走了。
鞭炮声我是听到了,但有没有被公家开着小轿车接走,我已经记不清了。
后来,我坚信她肯定是被公家用小车接走的,我自行脑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就像新科状元许仕林被大红轿子抬走,就像紫霞仙子期待有一个人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
曾几何时,这成为我埋头苦读的巨大精神动力。
后来,这个姑娘果然不负众望,走进了我们当地的最高衙门——州委大院。
这个关于读书风光无限的神话,深深地烙在了念书娃们的心里,每一个人都做着屌丝逆袭成为男神的梦,盼望着那个牛逼闪闪的日子。
但是现在,这个神话已经破灭。
我看见许多、的名校毕业生,走进了乡政府、街道办,成了计生专干、跑腿小二,最高衙门已经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随着特权和收入的日益收缩、逐渐明朗,当大官、高工资、娶美女已经成为南柯一梦,收入已远远落在会技能、能吃苦的农民工后面,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悠闲生活也成为传说。
于是,没人再提读书的千般好处了。
对不起,扯着扯着有点跑题了,我想说读书的作用,却偏离到“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被人嚼烂了舌根的话题上来。
可转念一想,其实这也是一回事啊,读书真能改变容貌、气质,能让人变得高贵和智慧,能让世界都爱上你,这不就是改变了命运么?
我承认,在讨论读书这个话题时,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三俗小青年。
不过你习惯于“用餐”,我习惯于“吃饭”,你习惯于“洗手间”,我习惯于“蹲茅坑”,这就是我们仅存的一点区别,说穿了是一样一样的。
当然,你也可以对我说,真势利!
你说的是功利的“念书”,我说的是超脱的“读书”!
你说的是念书改变物质的不毛之地,我说的是读书营造精神的鱼米之乡!
好吧,你赢了,你是喝着纯净水长大的,你可以当《咬文嚼字》的首席编辑了。
照我粗俗的看法,读书真没有那么多的好处,如果有的话,那估计也得“鬼子进村,悄悄地干活”,范伟说了一句大实话:“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十几亿人口,竞争激烈呀,谁不会识字,谁不会读书?
读书是一个人的事,于他人无关,于世界无关,更于权力、财富、美色无关。
读书,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是雨打梨花深闭门,是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读书最小的好处,就是打发时间,是一种个人爱好。
就像你无聊的时候想要抽根烟、喝杯茶,或者来一个鸡腿汉堡,来一块哈根达斯,愉悦了心灵,放松了身体,苦辣酸甜,冷暖自知。
人的一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七情六欲总难以割舍,既然做不到五蕴皆空,斩不断尘丝杂念,看不透,输不起,舍不得,放不下,那么百忧侵心,难免会精神得病。
读书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治疗精神病,专治各种空虚寂寞冷,人生不得意。读书,抚慰了多少心灵的孤寂,治疗了多少精神的病痛。
司马迁用读书写字赶走了男儿屈辱,留下了史家绝唱;
苏大学士被贬黄州,在那片贫瘠荒凉的东坡,写出了多少千古名句;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监狱服苦役,写出了《死屋手记》;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贫寒小屋中,写出了《红楼梦》;
读书,成为王小波、张贤亮等一波知青插队生活中思维的乐趣;
就连“天下第一杀人魔”火云邪神,在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被周星星找到时,也在穿着破拖鞋、带着厚眼镜读报,你还不相信读书能治精神病?你试试。
旦公子心中一荡,转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