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2月份,合成生物碳捕捉公司LanzaTech与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论文,展示了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吸收二氧化碳生产的新进展:实现了中试阶段的负碳生产丙酮和异丙醇。
而就刚刚不久,国内的研究人员也在类似的碳捕捉原料生产上取得了实验室阶段的新进展。
年4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Green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介绍了利用蓝藻细胞工厂以CO2为原料,从头合成生产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
蓝藻细胞工厂用于碳捕获生产高性能生物降解塑料(来源:GreenChemistry)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往蓝藻中引入了PLA的异源生产途径,包括了工程化的D-乳酸脱氢酶、丙酸辅酶A转移酶以及聚羟基链烷酸合酶,同时结合了代谢工程和高密度培养(HDC)的组合策略,最终实现了.0mg/L的PLA浓度水平。
这项研究揭示了光驱动(Light-Driven)合成生物学在可降解塑料合成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光驱动合成生物学,顾名思义,是以光合自养微生物为底盘,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进行代谢重塑,构建“负碳细胞工厂”,在光能驱动下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目标产物。目前,常用的光驱合成生物底盘细胞,正是被称为“绿色的大肠杆菌”的蓝细菌。
培养中的蓝细菌(来源:TUGraz)
当前,在国内外,光驱动作为合成生物学一个全新的、极具潜力的产业化方向,已经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