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犯了多大罪,只要装成精神病就能逍遥法

白癜风病会不会在夫妻间传染 http://www.wzqsyl.com/yfsz/fbyf/m/2758.html

在风靡世界的桌面游戏“狼人杀”中,所有玩家都有两种提前结束游戏的方式,即被埋伏的狼人杀死和被所有人投票处死。

但在一种玩法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白痴,他平时与普通村民无异,当被投票处死时可立即亮出身份,而免于一死。

游戏中可能没人会质疑这种“失心而无责”的设定,但同样的逻辑如果放在现实中,也许有部分人不仅无法接受,甚至气愤得要揭竿而起。

年6月20日,也就是距今整整3年前,南京市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当日下午,一辆宝马轿车以接近公里的时速违反交通规则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马自达轿车,导致车内一男一女死亡。

▲南京宝马案现场照片

肇事司机王某在发生事故后逃逸,经过近两年的调查取证受审,王某经司法精神病鉴定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属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应按刑法轻判*。

出于对恶性交通事故肇事者的痛恨以及对受害者的同情,大量的网友对此宣判不服,以至于开始揣测造谣。

*注:《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南京宝马案肇事司机王季进

怀疑肇事者关系强硬,与某权贵将领有关系;怀疑肇事车辆中发现的白色粉末是毒品,甚至怀疑警方包庇“凶手”等等。

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所谓的“南京宝马案真相”,不少人表示“心寒”。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精神病人犯罪可以免罪。就算他没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但是那被伤害的人由谁来买单?”

一些联想能力出众的读者可能已经在脑中替本文发出了终极之问:精神障碍者从轻处罚或免责的法律是否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先来看看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美国。

作为最早制定精神异常相关法律的英美,也曾受到过一个大案子的挑战。

约翰·辛克利是石油豪门的公子哥,他的父亲是一家石油公司的总裁,和美国一些权贵家族有生意往来。

而这位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年轻人没能继承父亲的优秀,连大学都没毕业就以退学告终。

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中辛克利成长为一名所谓的“雅废”,换成中国话就是纨绔子弟。

▲朱迪·福斯特在《出租车司机》中的剧照

年,14岁的朱迪·福斯特出演《出租车司机》,一炮而红,而辛克利也迷上了这位漂亮性感的演员。

辛克利开始频繁给福斯特打电话写情书,但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迷了不到5年,福斯特公开宣布暂时退出影坛,到耶鲁大学进修学习。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消息刺激到了辛克利,他决定模仿《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里的情节,从而引起女神的注意。

这部电影可能没多少中国人了解,影片中主角计划刺杀总统候选人却意外捣毁了淫窝,救出了福斯特所扮演的雏妓。

于是辛克利参照白宫公布的总统日程,对当时的总统里根行刺。

他埋伏在记者群当中掏出左轮手枪连射6发,三发子弹打在了总统身旁的人员,有一发击中了防弹车反弹射进了里根总统的胸腔。

事发之后辛克利迅速被逮捕入狱,联邦政府起诉他犯有13项重罪,若无意外理应判处终身监禁。

然而有权有势的石油豪门在豪华律师团的建议下提起了精神病抗辩,他们在辛克利被捕后的第五天就发表了声明,称辛克利有精神障碍。

根据美国的法律,患有精神障碍的罪犯理应减免相应的刑罚。

而精神障碍抗辩的原则有两条,包括“马克诺顿法则”和“不可抗拒冲动法则”。

前者认为无法判断所做行为对错的精神障碍者应当被赦免,后者为前者的补充,认为即便具备是非判断能力,但无法自控者也应被减免刑罚。

而辛克利当时所在的80年代,审判除了参照以上两个法则外,还应当有精神病专家出具的鉴定,并且需要证明精神障碍与罪行间的因果关系,称为“德赫姆法则”。

问题也就出在了精神障碍鉴定结果这里。

最早法院指定了一名精神病专家对辛克利进行了3个小时的鉴定,结论是并无精神障碍。

但美国法律允许控辩双方自行聘请专家进行鉴定,并由这些专家亲自出庭作证,因此即便初次鉴定已有结论,还是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在辩方聘请的律师团的努力下,辛克利被允许重新进行精神鉴定。

控辩双方都派出了精神病专家进行鉴定,调查取证长达3个月之久,但双方依旧无法达成共识。

这种结果并不是什么意外,因为司法精神鉴定可能是司法过程中最为棘手的一项工作。

首当其冲的是司法精神鉴定的主观性,不同于法医诊断、物证、痕迹证据等客观证据,精神鉴定的本质还是基于精神医学的专业个人意见。

通常实施鉴定的专家并非专职的司法人员,多数为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医生,他们诊断的原则与司法诊断的原则存在偏差。

作为精神科医生,诊断的原则是“有病推定”,即事先假定被诊人员异常,这种习惯模式容易让鉴定结果受到影响。

因此有人会以罗森汉“伪装精神病实验”的成功来证明骗过司法精神鉴定的可行性。

然医院的精神病诊断的最大区别也恰恰就是将“有病推定”改为“无病推定”,因而鉴定过程更为严格。

回到辛克利案,司法精神鉴定的混乱一度让案件的审理长时间拖延,直到案发后一年,美国联邦法院才宣布成立陪审团审理此案。

阵容豪华的辩方律师通过7个多星期的听证会,让大多数陪审团成员认为辛克利在行刺时是处于精神异常状态的。

个别坚持认为辛克利有罪的陪审员也不堪疲劳,最终同意其无罪的判定。

为了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辩方律师团极力证明辛克利的精神异常是偶发且无规律的,恰好在行刺时发作,以此证明当事人多数时间依旧行为正常。

辛克利一案的最终裁决让社会各界都感到震惊,也是美国近年来影响最大的一起精神病抗辩案件。

不少法律界专家公开表达了精神病抗辩“过于宽松”的意见。

事已至此,辛克利辩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似乎真的只要证明自己精神异常,连犯下精心策划动机明确的罪行都可以获得赦免。

是吗?

人们对类似的精神病案件往往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120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