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不知不觉已过半生,回顾起来,心中满是感恩。其中,感觉最最该感恩的,当属读书。由一个傻傻的农村顽童,到现在安家于一所国家级文明城市,就职于该市最好的中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一步步几乎都由读书造就。当然,不同阶段,读书的目的不同,心境不同,收获也不大相同。总的来说,毕业之前的读书,是为兑现一个给母亲的承诺;毕业之后,真是为自己而读。其实,那个给母亲的承诺,无非就是考上大学,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了。但是,从当时我各方面的情况看,是一点都不现实,甚至是白日说梦。我出生在一个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经济也很落后的农村。那里的人们把生儿育女,不,说错了,应该说是生儿育儿才对,看作一生的主题。而我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儿,我的出生带来的不是新生的欢喜,而是亲戚邻居眼中的耻辱和实实在在的家庭灾难。母亲,因我的出生出现了精神问题。父亲,也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靠喝酒睡觉度日。虽然我排行老四,父母还是给我取了个名字叫五妮,其实想要的是它的谐音“无妮”,表明真的不想要女娃。遗憾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再也没有给我的父母生男娃的机会,这也成了二老一生都甩不掉的心病。想起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怔怔的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出神,然后扭头看向我说:“你要是一个男孩该多好!”她眼中的落寞,总能激起我心底的阵阵酸楚和深深的负罪感。当时,真的就感觉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也因此,一直想做点什么好让母亲高兴一点,哪怕能高兴一点点,一点点就好。有一天,母亲又在自怨自艾地说:“**家的大儿子都考上大学了,我怎么就生了一堆女娃啊!”我心里为之一动,立即走到母亲身边斩钉截铁地说:“妈,你记住,我虽然是女娃,照样能考上大学!”我看到母亲眼中有一丝亮光闪过,但也就那么一瞬。然后,母亲喃喃地说:“看谁家女娃考学啊?!都是小的时候在家帮爹妈干活,能打工了就出去挣钱,贴补贴补家。”但是,此后的一件事还是让我看到了我那句承诺在母亲心中的分量。那次母亲又犯病了,到处乱跑,我拉不住她,就在后面紧追着。路上碰到了村支书和驻村干部,村支书轻声对驻村干部说:“可怜啊,生了四个女娃,人也疯了。”没想到母亲还是听到可,回过头大声吼道:“别看我家是女娃,那将来也是个女大学生!”那两位干部看向我,点头笑了笑,接着走了。那次经历,也让我心中的那个信念又坚固了几分。多年来也总想到那两位干部,想起他们那无言的点头笑。虽然什么都没对我说,但要说的又都在其中了。想到他们就想到一篇文章《一言之善,胜于千金》。我想他们那种无言的鼓励,照样胜于千金!真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也真是不具备上学的条件。但倔强的我还是缠着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最终靠着一路“小黑户”读到了高三,又以“三无”生的形式参加了高考,实现了对母亲的承诺。上大学期间,常常做家教挣取生活费。有一次,一位特别好的家长阿姨开完家长会回来特别特别高兴,非要留我在家吃饭。闲谈中说到了母亲的情况,阿姨说:“也真是巧啊,我正好认识一位非常厉害的精神科医生,精神病院碰到啥疑难杂症都得交给他的。”我就从老家把母亲接过来和阿姨一起去找那位医生了。吃完第一天的药,母亲就激动得掉了眼泪,母亲说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感觉到头这么清。后来,母亲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不多久就基本痊愈了。疾病因我而起,也算因我而好,心里的负罪感也轻了不少。这第一阶段的读书,除了看得见的考上大学、治愈母亲、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外,还有一个潜在的收获,那就是形成了内心深处对书的强烈渴望。“小黑户”说白了就是不交学费书费,白蹭课,学校不赶我已经仁至义尽了,不可能再发书给我的。书都是通过亲戚邻居借别人用过的,很多时候都是借不全的。每次看到别人有自己的书,那种深到骨头里的羡慕,怕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吧。记得读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时,有一次实在太想有本书,哪怕只能在家偷偷看看也好,就禁不住趁天黑翻过学校的院墙,从教室门门缝下爬进去(那时候都是链锁,一推门,下面就有一个小孩能爬进的缝),偷了我们班最不爱学习的一位男生的数学书。那也是这半生中唯一一次和“偷”字沾边的事。第二阶段的读书,得益于那位出色的精神科医生。他每次给母亲开完药,都会对我说一些指导性的话。总体意思是要想远离精神疾病,要趁年轻多养护内心,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胸怀、有思想、有自由人格的人。除了专业书籍外,一定要抽出时间读读儒释道三家的书。儒家就像粮食店,是时时需要的。道家呢,像是药店,历史上每逢乱世,出来拨乱反正的一定是它,人生也一样。至于释家,就是我们说的佛家,像个百货店,百货杂陈,样样俱全,偶尔逛逛,确实会带来许多方便。我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真心是听进去了,而且直觉告诉我,我差点错失掉了一个宏大的世界。上班后,我就买来《论语》、《老子》、《庄子》、《金刚经》等一系列书,有时间就拿出来读一读。有一次读《老子》被一位同事看到,她很惊讶地问“能读懂吗?”我也很诚实的回答“不懂,就是随便看看。”还有一次,在办公室午休,我拿出《金刚经》,有位同事看到,更是惊讶,半开玩笑说:“老郭啊,别忘了你是科学老师,得对得起党对你的十几年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啊。”我也笑笑说:“真的无关乎信仰,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认识自己。”就像第一个阶段,只考进了一所很一般很一般的大学一样,儒释道的书也没有读出别人眼中的大收获,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生活中每当心情烦躁时,总有某位古圣先贤的某句话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脑海,轻轻地撞一下,心灵为之一震,心境也立刻清凉下来了。一路走来,值得感恩的太多太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感恩身边的所有,真的是所遇皆温暖,但感觉最最该感恩的还是读书。(在手机上敲完最后一句话,才发现早已泪湿衣衫,好像又经历了一遍由一个倔强的小女孩一步步走来。别人常用泣不成声来形容哭,但我好像天生就不会出声地哭,从记事起就只会一个人默默地流泪。当然,有高兴的泪,有心酸的泪。每次默默哭完,洗把脸该干嘛干嘛。身边的人都说我特别积极乐观,是啊,确实是。但谁的积极乐观是天生的啊?!不过是太多的消极悲观情绪已被读书带来的思考化解掉了罢了。)(这篇分享一直犹豫着不敢发,毕竟里面写的个人心酸的地方有点多。但想到可能会有朋友读,读过后,可能,有那么一点可能,对读书增加一点点好感,最终咬咬牙还是发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