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消化机能的黄金三角你知道怎么灸吗

人之脾胃,犹汽车之发动机,脾胃是供应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器官,而发动机是推动车轮前进的动力。如发动机受损,则其它车轮配件虽完美缺,但也不能开动;反之,只要发动机正常,零件的维修是较为容易的。所以在临床上必须重视调理脾胃,伏佐正气,惟元气充足,虽痼疾亦易康复。若脾胃失治,元气大伤,则机体之修复为难矣。由此可见,只有调理脾胃,才能扶正达邪,是治病之根本。语短而简,用意殊深。重在调理脾胃与治病必求于本的要旨,尽在其中。诚如李东垣在《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中说的:“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因此任何疾病在治疗时,均要优先考虑调理脾胃,才能获得显著疗效。这也是李东垣在《脾胃衰胜论》中所说的:“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的意思。所以在临床上遇肝之病,用健脾疏肝法;遇心之病,用健脾养血法;遇肺之病,用健脾益气法;遇肾之病,用健脾制水法。这些治法,都是以“病从脾胃所生”,“养生当实元气”,“治病必求于本”等观点出发。而能获得满意疗效。

取穴:

中脘(太仓)

取穴法

中脘穴在上腹部之中央,腹白线上。使病人仰面平卧,自胸歧骨(胸骨体、剑突联合处)至脐中心,二分之一处取穴。

特性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中焦中点,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为手太

阳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三脉之所生。任脉经之所发,手太阴经之所始,尽厥阴经之所终。又为胃经之募,六腑之会,凡腑病皆治之,又为回阳九针之一,主暴亡诸阳欲脱之疾。由此可见,中脘一穴与小肠、三焦、胃、肺、肝,任脉等六经均有关系,故有中脘为上纪之说。它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作用

1.治急慢性胃炎、腹部胀满、呕吐、呃逆、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胃扩张、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梗阻、胃酸缺乏或过多、食欲不振、痢疾、肝炎。

2.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精神病。

3.对子宫左屈、后屈有调整作用。

4.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

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让病人正坐自然屈膝;以足掌放平为度,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

特性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等灸之亦效。

4.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5.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大家在身体比画一下吧,中脘和足三里正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哦!

弘艾书院--遵循古法制艾,传承正统灸术。开展艾灸技术培训、文化传播、产品展示、艾灸公益体验。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58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