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丨咱厝这4个人感动了整个泉州,快来

感谢   “不怕,有我在呢。”瑞云,握着母亲布满皱纹的手,在她耳边说。

  曾瑞云怎么会忘记,在她3岁那年,正是这双熟悉的手,给了她家的温暖。那一年,家境贫困的亲生父母,把瑞云抱给了一个人生活的蔡阿婆。虽说新家一样贫寒,但瑞云可是养母的掌上明珠呢。

  厝边送来好吃的,蔡阿婆舍不得动,省下来给瑞云吃;别人家的孩子穿漂亮衣服,蔡阿婆省吃俭用好几天,也要给女儿而买一件。

  没有血缘,但瑞云感受到的母爱,不比别人少半分。

  瑞云十四五岁上下,养母摔了一跤,坐骨坏了,落下病根,从此不能走路。瑞云毅然放弃学业,挑起养家的担子,养牛、卖冰棍、做手工活……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少人给瑞云说媒,她不挑别的,只有一点要求:得带着养母一起生活。瑞云忘不了养母的恩情,她刚被抱养时,身体虚弱,要不是养母,她可能早就死了,她可不能放下养母不管。

  在众多追求者中,瑞云最后相中了同村的何德清,两家都不富裕,但两人都勤快肯干,“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何德清这句话,给瑞云吃下了定心丸。

  刚结婚时,夫家经济困难,兄弟三人和公公都挤在一间古厝,蔡阿婆不愿意跟过去,怕给女儿添负担。瑞云只好让她住在老屋,每天去照看。夫妻俩奋斗几年,攒了点积蓄,朝朋友借钱,自己挑土、搬砖,建了新房。

  入住新房的第二天,瑞云就把养母接到新家了。老人腿脚不便,视力也差,每天卧床,得靠人照顾。一开始,蔡阿婆每天哭,吵着要回古厝,说:“我早该死了,不能再给你们添负担。”

  何德清跟瑞云商量,就说老房子没水没电了,没法住了,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哄住蔡阿婆。

  台商投资区洛阳镇陈坝村,瑞云和丈夫在家里经营着十来平方米的小杂货店,母亲就住在二楼,瑞云每隔一会儿,就要上楼,问她是不是渴了,想不想翻身,要不要上厕所。

  每天临睡前,他们都端上一杯温开水,放在母亲床头。白天,瑞云一边看店,一边照顾养母一日三餐,给老人洗澡,天气好时,还会背养母下楼,和厝边们“话仙”。蔡阿婆精神很好,待人热心肠,村里人都敬重她。

  瑞云说,现在小日子还过得去,只要养母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郭其煌:一日三餐后陪母亲聊聊古早事

台商投资区百崎乡下埭村,每早醒来,给母亲挤好牙膏、拧干毛巾,是郭其煌的习惯动作。早上一杯热茶,是母亲40多年的早餐习惯,且专爱喝厦门的一种铁观音和红茶。郭其煌从不间断给母亲泡好茶,等着茶凉的间歇,他会给母亲削一个苹果并切好片,放在冰箱边的桌子上。母亲有高血压,早晨他还得把一天三顿的药分好,装在三个瓶子里,方便母亲按时吃药。

  10年前,郭其煌就建起了新房子,可96岁的老母亲庄淑鸣不愿搬新家,不想麻烦儿女。还好离得不远,步行5分钟的距离,他每天都来照看。担心老屋里的母亲孤单,68岁的郭其煌每天都从家里做好三餐,徒步送给母亲,夜晚也守在老屋陪伴母亲,9年多来风雨无阻。

  9年前,大哥去世了,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郭其煌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陪在母亲身边。

  每天晚上,他把晚饭带到母亲家之后,会坐下来,陪母亲聊“古早”的话题,听母亲回忆以前的故事,夜里就顺便住下照顾。去年,庄阿婆腿脚无力,走路时摔伤了腿,他干脆直接在古厝住了两三个月,做母亲的专职陪护。

  “妻子也很支持我,母亲的三餐都是她操持,还要照管一个家。”郭其煌说,母亲牙齿掉了,肠胃也不好,要吃清淡软糯的东西,一日三餐妻子都另外煮。每个星期,庄阿婆的两个女儿也会轮流给老人洗头洗澡。

  郭其煌与母亲住相邻房间。老人年纪大了,手脚没力气,拄着拐杖走路,还得一手扶着墙。郭其煌担心母亲摔伤,于是,他在母亲床头安了一个警报铃,老人夜里要喝水、起夜,庄阿婆伸手一按,儿子听见铃声就起身了。

  这个警铃安了十多年,有了它,母子俩都更安心些。

  庄阿婆小时候读过私塾,还会写英文字母。有空时,她喜欢坐在案前,把当月的开销记录下来。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精神矍铄。老人疼惜儿女,为了不增加子女负担,她买了洗衣机、电冰箱。换洗了衣服,洗衣机洗好了自己晾晒在门前,冰箱里装了许多冰棍,就为了小孙子、曾孙们过来时给他们吃。

  “你养我们长大,如今正是我们报恩时。”庄阿婆担心给儿女添麻烦时,儿子总会这样宽慰她。村里人也夸他是孝子,他连连摆手说,这是他做儿子的本分,“老人过得开心,心情舒畅,比啥都重要”。

陈梅兰:台商区孝媳奉粥为公婆熬一碗好粥

行孝譬如熬粥,得花工夫,得有耐心。

  陈梅兰悉心照顾中风的公公6年,一点一滴,就像伺候婴儿那般贴心,她获评“十大孝星”,荣誉的背后,藏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琐琐碎碎的坚持。

  天一亮,陈梅兰就将公公背到客厅,让他半躺在椅子上。不到半小时,公公就滑下来,她赶紧上前,将他抱起,重新靠在椅背上。中风6年的公公骨瘦如柴,可七八十斤的重量,着实让陈梅兰吃力。然而,这个动作,她重复了6年。

  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龙苍村,陈梅兰是乡亲眼中的最美儿媳,年她被评为台商投资区“十大孝星”。

  为照顾老人的胃口,陈梅兰现在最拿手的厨艺是熬粥,不知为啥,她熬的粥那么香,公婆就着清淡小菜,都吃得满心欢喜。给公公喂饭,更是个技术活,得像伺候婴儿一样,把毛巾围在脖子下方,一口一口来。老人时而有小脾气了,觉得饭菜凉了烫了,一把推开饭碗,菜汤撒一地。陈梅兰毫无怨言,默默收拾残局,再把新盛的饭端过来。“他是病人,是老人,我也会有老去的一天。”陈梅兰说,把新盛的饭菜轻轻吹一吹,示意不烫了,老人就愿意吃了。

  陈梅兰26岁嫁到夫家,今年42岁了。公公年中风,几近植物人。丈夫远在厦门工作,每月抽空回家几趟,这6年多时间里,日常家务重担,都压在了陈梅兰一人肩上。

  最焦心的,是年6月的几天。公公病情加重,婆婆身体也出了状况,陈梅兰带二老到泉州住院20天,公婆被安排在同一个病房,她一边给婆婆端饭送汤,一边又要为公公照看吊瓶打针、喂药,还要跑上跑下拿药交费,每天忙得像打仗一样。

  最尴尬的是,公公半身不遂、神志不清,常把屎尿拉在裤裆里。病房里,她得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公公换洗衣服,每天端屎倒尿,细心地为公公擦洗身子,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呢。

  无论冬夏,陈梅兰家院子里的两三排晾衣架,总是挂满了衣服。公公二度中风,大小便失禁,久病卧床,担心得褥疮,得常换洗衣裤和床单。为了搓得更干净,陈梅兰坚持手洗。

  白天的辛苦,她都能扛,最难熬的是晚上。

  公公常在睡梦中乱叫、乱抓,好几次把尿管拔了,也把自己抓得遍体鳞伤。担心公公翻下床,陈梅兰就在旁边搭了一张小床,整晚开着灯,公公一有动静,她就会条件发射地睁开眼睛。

  公公的叫声吵得她睡不着,可老人沉默了,她就更睡不着了,总担心是不是出意外了。许久,她都没能睡个安稳觉了。

  或许是看妈妈为家里操劳,耳濡目染,放假后,16岁的儿子常主动照顾爷爷奶奶,让她出门转转。每当这时,她的心都暖暖的,觉得儿子长大了。

林琼燕:生活拮据婆婆早餐也要丰盛

林琼燕家里养了三只母鸡,每天一大早,她要把生育较强的老母鸡抱进家门口的米瓮,等待下蛋。在厨房忙活一会儿,就听到母鸡“咕咕咕”叫不停,她知道蛋下来了,连忙跑到米瓮旁,拣起新出炉的鸡蛋,打散泡给婆婆喝。

  家里生活拮据,新鲜的鸡蛋搭配婆婆最爱的米糕,是林琼燕每天给婆婆准备的丰盛早餐。94岁的婆婆刘度,患有老年痴呆症,每次吃完后,只懂哈哈大笑,但这样的表达方式,林琼燕就已心满意足。

 

 每天陪着 就怕婆婆一个人害怕

  37岁的林琼燕,家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白沙一村村路旁。空荡荡的屋里,墙壁大片脱灰,不见一件像样的家具。婆婆住的房间,安排在进屋的左侧,大白天灯开着,里边依然昏暗得很。老人常常卧在床头,嘴里胡乱念叨着一堆话,林琼燕坐在一旁安静听着、应和着。

  “嫁进来时,老人就常念叨,怀念年轻打小工时,工地上吃到的米糕。”林琼燕一直记着,每天给婆婆买米糕当早餐,母鸡下的蛋她舍不得吃,坚持每天泡给婆婆喝。

  12年前,婆婆在菜地里浇水意外摔倒后,就再没站起过。常年卧病在床,让她很快患上老年痴呆,像个小孩,林琼燕得寸步不离照顾她,因此也没法工作,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艰难。婆婆痴呆后,大小便失禁,常常拉在裤子上。林琼燕每天夜里,不管多晚都要爬起来清洗,让婆婆舒舒服服地睡觉。前年,老人睡在床头不小心摔下,林琼燕再也不敢让她一个人睡,开始每天陪睡。

  婆婆年纪愈大,对死亡似乎也更加恐惧,常常在深夜里,躺在床上大声叫喊“谁要抓我走”、“床上有蚂蚁在咬我”之类的话,林琼燕被惊醒后,赶紧上前抱紧婆婆。“虽然她听不见、看不到,但我还是习惯陪老人说说话。”林琼燕这样做,主要是让婆婆感受到自己就在她身旁,不要害怕。

 

 言传身教 12岁女儿也会做家务

  “有很困、很累、很想放弃的时候,但之后都会坚持下来,尽孝是子女应承担的责任。”说到这,林琼燕控制不住情绪落泪了。22岁那年,她嫁进夫家,婆婆的不易,让她十分心疼。婆婆54岁时老来得子,丈夫出生后不久,公公去世,婆婆一手拉扯7个子女成人,生活过得艰苦。

  “除了婆婆,还要照顾家中患有精神病的三姐。”林琼燕说,丈夫的三姐婚后因患精神病回了娘家。为了不让婆婆担心,她一人承担起照顾姐姐的责任,常常在给姐姐洗澡时被抓得身上都是伤痕,姐姐平时经常爱出走和打骂他人,她每天都要看着。林琼燕的父母,虽然觉得女儿嫁不好,但常常安慰和鼓励她,不管再苦再累,也要承担家庭责任,好好孝顺老人。

  照顾婆婆和三姐,几乎占据了林琼燕所有的时间。而丈夫没有固定工作,到处打零工,一个月赚两千元左右。因此在生下女儿后,他们一直不敢再要二胎。好在12岁的女儿,在母亲影响下,十分乖巧孝顺。每次写完作业,都会帮忙干家务活和照顾奶奶,让林琼燕十分欣慰。

  “她太不容易了。”街坊邻居无人不知林琼燕为人正直又孝顺,看到她这么辛苦,也经常会跑到家里来帮她分担点家务。(整理自闽南网)

为这份孝道点个赞吧↓↓↓

为这份孝道点个赞吧↓↓↓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hbzl/72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