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病不这可能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很多人都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不了解,也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平时不被家长重视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很可能就是一种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12.8%—16.2%。今天,医院带您一起了解几种常见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为家长敲响警钟。

儿童、青少年孤独症

1.语言障碍

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

2.社会交往障碍

年幼时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儿童、青少年抽动症

主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

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躯干抽动症状: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其他行为异常: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接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儿童、青少年多动症

1.活动过多

患儿稍大,看小人书看不了几页,就换一本,或干脆把书撕了;有时翻箱倒柜,搞得乱七八糟。开始上学后,患儿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2.注意集中困难

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患儿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4.学习困难

患儿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低下。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

儿童、青少年焦虑症、抑郁症

儿童、青少年焦虑症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疼、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常见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等症状。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6~8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疼、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其实,除了以上常见疾病外,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酒精滥用、药物成瘾、网络依赖或过度使用、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因此,医院医院儿少精神科专家刘豫鑫教授将于4月2日、3日上午来院坐诊,重点针对儿童、青少年重性精神疾病及常见心理问题,有任何关于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均可就诊,每天上午仅限号15个。

请市民提前预约,不要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zlyy/109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