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年又毕业医院。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年去世。
中文名高士其出生地福州福建人
别名高仕出生日期年11月
国籍中国逝世日期年12月19日
名族汉族职业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医生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作品
作品风格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
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
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
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
大街死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
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选自叶永烈《论科文艺》)
作品介绍
书名:《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上、下集)》
作(译)者:高士其
出版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04
内容介绍: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自三十年代以来写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上集收载作者解放前的作品,主要选自“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活捉小魔王”等书。下集收载作者建国以后的作品,分科普作品和科学小品两部分。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书名:《高士其全集》
作(译)者:高士其
出版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获奖情况: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荣誉奖
《高士其全集》共四卷。第一卷为年以前的科普创作;第二卷为年以后的科普创作;第三卷为高士其一生创作的诗歌;第四卷为高士其一生的论文、讲话、题词和本人晚年撰写的回忆录。
《高士其全集》的大部分作品,在过去曾发表过;第四卷的回忆录,是高士其在年至年期间亲笔撰写的,从未公诸于报刊,这次经整理,在全集中首次发表。
《高士其全集》的编辑和出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冰心同志亲自撰写了序言。康克清同志为本书出版题词,经方毅同志和周培源先生的同意,将方毅在“庆祝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与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八十诞辰”大会上的讲话和周培源追忆高士其的文章《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收入全集。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郭正谊研究员主持,编辑工作由副编审郑百朋同志和高志其同志完成。
人物经历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他从年起拿起笔来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撰写科学小品,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朋友们问起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道:“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因病去世,于是医院攻读细菌学。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医院的博士课程。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回国后,他的家人、亲友和同学、老师都劝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为猖獗,每天都要残杀数以百计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观,独自养病?"不久,就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医院是"商店加衙门"式的官商机构,正像一首民谣所说的:"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医院的腐败黑暗,连买一台能用的显微镜都不给解决,就愤然辞职了。弃职后的高士其,变成了一个失业者。但他又不愿回到父亲家里,怕父母见到他病成那个样子伤心,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好友李公朴的家里,以翻译、写作和当家教为生。后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在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社”,高士其就搬到了“读书生活社”去住,在“读书生活社”阅读一些进,他结识了《读书生活》的副主编,《大众哲学》的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莫逆之交。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步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去他弟弟妹妹生命,又使他重病缠身的“小魔王”还要可恶,而要消灭“小魔王”,就得先消灭“大魔王”,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不久。一天,他在这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栏目:“科学小品”,和一篇论述科学小品的文章,就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特别是一篇克士(周建人)写的《讲狗》的文章,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骂得真是痛快。高士其觉得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又能针砭时弊,唤起民众,与反动派作斗争,是科学与文学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好形式。于是也拿起笔来撰写科学小品,一气发表了《细菌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抗敌英雄》、《虎烈拉》(霍乱),三篇文章,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从此,走上了艰辛的科普创作道路。从文章一发表,就受到文化界和读者的重视与欢迎,许多报刊都前来约稿。这时他写字手已发抖,一个字要一笔一划地写半天,一天只能写几百个字到千把字。居住的条件也很差,夏天又闷又热,但他仍夜以继日地坚持写作。在年到年两年多时间里,发表了近百篇科学小品。
高士其的文章的特点,是熔科学、文学与政论为一体,夹叙夹议,既通俗浅显,又生动形象,并富有见地,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鼠疫来了》、《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士其在艾思奇的影响下,决心奔向延安参加抗日高士其救亡斗争。在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上海,经南京、汉口、郑州,来到了古城西安。于年11月25日,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这时他才知道,艾思奇早在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士其是第一个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留美科学家,又是一位在上海已崭露头角的文化人--科学小品作家。因此,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领导人的格外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补骨脂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