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所谓的精神病怎么办

引子

这个世界上的「精神病」,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

我之所以用了引号,是因为我并不是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并不能通过别人的言行就诊断出病症。

我这里说的「精神病」,是我个人觉得明显有精神障碍的个体,而非医学诊断。

几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权当是猎奇,作为文章的开头,仅供参考。

你为什么看不起姑姑?

这个人不是第一个私信骚扰我的「精神病」,但却是最持久的一个。前前后后有半年时间。

她的妄想和幻觉是如此的完整,以至于我经常会有一瞬间恍惚,是不是真的是我失忆了?

她以我姑姑的身份给我发了第一封私信。

信里警告我,不许拉黑她,否则她会告诉我爸爸,也就是她哥哥。

而且拉黑也没用,虽然我之前拉黑了她(哈?),但她换了小号照样能找到我。

在她单方面的漫长而断断续续的讲述里,我是她哥哥家的大儿子,非常优秀,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头,是她女儿周周的榜样。

但我在微博上的很多言论过于极端,甚至「每条都在影射你的姑姑,你看不起姑姑」,让她「伤透了心」。

我这样的行为,「配不上周周的崇拜」,应该马上停止,不然会影响「我和你爸爸的关系」。

前前后后半年时间,这个人给我发了有几百条私信,我一条也没回过。

那个时候微博私信还没有显示「已读」的功能,所以她可能长期得不到反馈,终于自动停止了。

又或者,重新认了个侄子吧。

老公你为什么不爱我了?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恶作剧,就像思聪每条微博下面长长的一排「老公操我」那样。

这个人给我的所有私信,都以「老公」之类的称呼开始。

「老公你看了这部电影吗?」配一个电影票。

「老公你今天想不想我?」配一个卡通图。

「老公这是我今天的早餐,快来一起吃吧。」配一张食物。

「老公我昨天又梦见你了。」配一张窗户透进阳光的文艺照片。

实话实说,她发的照片有的拍得是挺文艺的。取景、光、角度,都很有趣。

从人性的阴暗角度来说,这也许是我虽然不回复但却也没拉黑她的主要原因。

后来她开始给我发她的自拍。

一开始是剪影,然后是背影,然后是脚踝,接着是小腿、膝盖,后来是手,手心、手背、指甲。

一场绵长的大型性骚扰。

然后她发了几张网红的正脸,让我猜哪个是她。结果其中有一个网红我还是互粉的。

第二天又截图我的一条微博,说昨天的自拍是和我学的,要给自己的身份制造「脏数据」。

「老公我是不是很聪明,哈哈。」然后配了一张素人的正面照片,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本人。

终于有一天,她说「老公你为什么不爱我了」,说看我的微博发现我爱上了别人。

她终于消失了。

你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谁?

这是我唯一一个有过互动的「精神病」。

她说我是

回忆专用小马甲的马甲。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回忆专用小马甲」,我以为是一个90后术语,所以我问她「那是什么」。她说「你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谁?」

按她的说法,我就是回忆专用小马甲本人(我真不是),我是她前男友(我真不是),我姓沈(我真不是),我劈腿了(我真没有)。

我回了几条才反应过来,这女的是个「精神病」,所以就没再理她。

第二天,她的朋友出现了,给我发了私信,印证了她昨天的胡言乱语,然后说她确实是有精神病。

她朋友说现在联系不上她了,担心她的安全,问我知不知道她在哪儿。我说我真不知道。

她朋友说好的,所以你到底是不是回忆专用小马甲本人?我要哭了。我说我真不是,虽然我粉丝少,但这真是我大号。

她朋友说那我再想想办法,我说好的,你确保你朋友的安全,尽快就医吧。

然后这俩人都没再出现过。现在回头想想,我其实不能确定,到底她朋友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她虚构出来的另一个身份。

一个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有病

时间要回到二十三年前,我读大二。

一天下午,我们在上「社会心理学」专业课。课上的内容讲得差不多了,老师开始聊起最近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聊着聊着,老师开始不指名地吐槽某个教职工,说这个人因为一些特别鸡毛蒜皮的小事,担惊受怕,不停地找自己寻求安慰,如是者三,自己不胜其烦。

然后老师断言,像这个人这种内心脆弱、犹犹豫豫的角色,一辈子也必将一事无成,活得太可悲了。

突然一位在课上不怎么发言的同学直接打断了老师,反驳说:

老师,你有没有想过。这位职工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缺少内心力量,又有求助欲望,才愿意向您这样一个看起来内心非常强大的、又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事及朋友来倾诉内心。

这样一个在您眼中脆弱不堪、犹犹豫豫、一辈子一事无成的可悲之人,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放下心中厚重的防御机制,才敢于向您求助?他对于内心的强大、内心的平静、内心的成长,又是多么地渴望?您有想过么?

可是您回报给他的,却是满腔的嘲讽和不屑一顾,您觉得这样真的合适吗?如果心理学知识带给您的,仅仅是看透他人而且奚落,而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那我们要这知识有何用?

当时我的感觉是醍醐灌顶。那个同学在我记忆里,那一刻他光芒万丈。

老师听完之后沉默不语,全场同学也都很安静。然后片刻之后,老师缓慢而认真地点头,一脸的惭愧和若有所思,说「这位同学你说的太对了,我做得太草率、太不应该了,我应该反省自己」。

当时我的感觉是再一次醍醐灌顶。那个老师在我记忆里,那一刻同样光芒万丈。

我们总以为自己看透了别人,可是这种看透对别人有什么价值么?

如果我们并不能提供帮助,却只是沾沾自喜地显摆那半瓶水,说不定有病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呢?

我们不可能总是做到「自反而缩」,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三省吾身」。

所以说「这个错,部分意义上塑造了我的现在的思维方式」。

另一个错:你不知道谁真的有病

时间推移到上一个故事的一年之后,二十二年前,我读大三。

有天中午,一个不知道哪个班的同学,在我们宿舍里找另一个人抱怨些什么。

这个抱怨的人长得其貌不扬,但神情乖张,整个人神神叨叨的,不停地小声咕哝着自己要死了之类的事。

我当时还是个二逼,心比天高,命比狗贱,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靠个人努力,别人的失败全都应归于活该。

这样的我当时居然有女朋友。我下午和女朋友逛街的时候就说起了这件事。

也不知道我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恶意,在描述的过程中对这个抱怨的人百般嘲讽,言语间表达出的不屑仿佛觉得这种爱抱怨的人不如真的直接去死好了。

女朋友听到一半就非常生气地打断我,说我这个人太过分了。

我正在错愕,她一口气说完了后面的话:

你说的这个人我认识,我们一起上过公共选修课。他是真的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之前差点自杀,家里人带着及时就医才缓过来,为此还差点退学。

他去你们宿舍找人聊天一定是觉得你们这些学了心理学的人应该可以有办法帮助到他。就算你觉得帮不到他,或者觉得他的事与你无关,你也没必要有这么大的恶意吧?

如果你连真正有心理问题的人都看不出来,对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毫无同理心和共情能力,那你根本不配继续学心理学,反正你学了也不会有用的。

我当时被驳得哑口无言,终于恼羞成怒,愤愤地走开了。

事后我平静下来反省,觉得女朋友说得句句在理,非常惭愧。其实我完全犯了一年前那位老师犯过的错,却浑然不觉。

看来想要克制人性的缺点绝非一时一地之功,需要时时反省。

我决心要长久地向女朋友学习,同时又觉得自己无以为报,所以后来只好娶了她。

所以说「另一个错,部分意义上塑造了我现在的婚姻」。

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的「民间诺贝尔哥」?这个人一望而知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属于那种基本上很可能一辈子都治不太好的类似。我不知道《非你莫属》的编导是脑子里有坑还是屎还是蛆,才决定拉一个这样的可怜人放在全国人民面前炒作和羞辱,结果还顺便羞辱了全国人民本来就不高的智商,引发了一轮「引力波是中国的」情怀消费。

我当时发微博说,「快别转发支持什么引力波了,那个人需要的显然不是民众基于对自己无知的逃避和对高高在上评判姿势的不满所贡献的捧杀式同情,而是一个精神科医生。」

真的,对「精神病人」,千万不要同情。正常人的同情不会让「精神病人」感动,因为他们缺乏正常人类个体天然具备的同理心。你的同情对他们而言,可能是火上浇油。「民间诺贝尔哥」得到全国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zlyy/7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