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编辑
:一种新型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微创方法:PENS研究(作者MarcoRossi等)
目前虽然有多种药物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但治疗效果往往欠佳。事实上,对于一些难治性慢性神经病理性功能紊乱和已经确认为中枢神经敏感化和过度兴奋的患者,神经调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中枢神经调节有创、专业技能要求高并且费用昂贵。因此,外周神经调节逐渐成为常用治疗方法,临床上有3种可行的调节途径:植入式外周神经刺激、外周神经区域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Per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PENS)。PENS将纤细的刺激针刺入疼痛区域的皮肤内,激发出可调节电流刺激治疗一定时间。已有随机对照研究证明PENS可以治疗头痛、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其他一些慢性疼痛,但是所有的研究中都是同时使用多枚刺激针,刺激治疗周期长达几周。意大利罗马PoliclinicoGemelli医院的MarcoRossi等研究使用一种新型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方法,并对其单针、单次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后的短期及长期效果进行了评价。
研究选择年龄18~80岁,根据IASP疼痛术语定义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疼痛程度NRS≥7分,疼痛区域适合单针治疗,药物疗法难治性疼痛,可以随访至24周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选择疼痛区域的触发点或者异常疼痛/高敏疼痛区域,将神经刺激针刺入疼痛区域皮下组织0.5~3cm。连接神经调节装置,程序A设置为频率Hz,强度0.2V。当确定刺激通过神经通路的感觉异常点后,立即开始主要的治疗程序C:频率在2~Hz之间每3秒钟自动改变,强度为0.5V,持续刺激25分钟。刺激强度可根据患者的感觉进行调整。刺激后观察2小时即可回家。记录PENS相关的不良反应。在T0(基线)、T1(PENS后60分钟)、T2(PENS后1周)、T3~T4~T5(PENS后1、3、6个月)分别记录疼痛强度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强度评分。疼痛强度评估使用NRS评分量表(0~10)、神经病理性疼痛强度采用NPS评分量表分别记录T0、T2、T3、T4、T5时疼痛强度。在T0和T5采用EQ-5D问卷评估患者自感健康结果。随访至T5时记录药物治疗剂量变化情况。
入组的82例患者中,最终有76例(女47例,男29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平均年龄62±14岁。神经痛的病因分析,其中21例为带状疱疹感染患者,31例为灼性神经痛,5例糖尿病患者,24例为手术后疼痛患者。出现2例PENS相关不良反应:(1)肋间神经痛的患者出现对侧感觉迟钝,24小时后缓解;(2)进针点出现血肿1例,无继续出血。NRS评分结果显示疼痛程度在治疗后60分钟T1时相对基础值T0明显缓解(3vs8,P<0.),T1~T5间无明显变化(T2:4,T3:3,T4:3,T5:3)。NPS评分数据显示同样的效果,T2和T0基础值相比神经病理性疼痛强度明显改善(2.9vs6.4,P<0.),效果持续至T5。EQ-5D问卷结果显示T5时的自感健康结果明显优于基础值(0.76vs0.3,P<0.)。11例患者停用口服药物,19例患者减量。
研究表明,PENS可以短期和长期缓解多种病因造成的慢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单针、单次经皮神经电刺激为一种可行、安全、可重复性强的微创治疗方法。
每日箴言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