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这样刷朋友圈,不抑郁才怪

朋友圈越刷越不开心?怪爹怪娘都不该怪社交网络1还记得初次邂逅朋友圈的那一夜吗?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满屏飘赞的那份喜悦吗?还记得那一年,我们逐渐厌倦了从微博那里,用

的方式联系这个世界,联系这个世界的刀光剑影和红人名媛,联系那些吵杂到近乎菜市场的光怪陆离吗?随后,朋友圈倏地出现,仿佛让看惯了风尘女子的我们,突然就撞进了一个小家碧玉的怀里。爱情就在此刻发生了。诚然,朋友圈是一个好情人,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藏着我们的隐私,驻着明净的内心,好像是疲惫工作间的星巴克,繁杂生活里的九寨沟。当然,更重要的是,也让我们的社交关系,保持在一种刚刚好的层面,既不会疏于交往,亦不会困于人际。只可惜,后面的故事如你所知,朋友圈的朋友越来越多,“情人”的圈越来越大,微商开始出没,广告时而抢屏,我们也开始越刷越不开心了。2在我的朋友圈里,大概有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写作圈的朋友,一半则是工作上的伙伴,和生活中的亲友。

记得曾有一阵子,我特别排斥朋友圈,因为每次刷完之后,都不太开心,虽然时有收获,但更多的是心里堵得慌:

这位朋友春风得意马蹄轻地跑到了马尔代夫度假,那位兄弟新房搬迁郊外两居室换市区一梯一户江景楼,再要不就是新加的文友新书上市卖断加印.......

如此光鲜,长期以往,你说我还有没有好心情奋斗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先发制人地发了朋友圈后,再去刷圈,就会开心很多。

而且,每次刷圈时,我都会有意识地删除几个毫无印象的朋友——当然,有些人不方面删除,但屏蔽朋友圈还是可以的。这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朋友圈保持一个有进有出的动态,心情自然会好很多。

除此之外,我还会限制一个时间,比如说10分钟之内,能刷多少就多少,该赞评的毫不手软,看到真正的深度好文,也会先收藏,回头细读。

......

其实,以上的玩法,暗藏着某些科学的心理机制。不过,会跟大家正式揭晓之前,让我们先来讨伐一下朋友圈的两宗罪吧。3首先是,严重超载,而且还拼命超速;根据进行心理学家罗宾·邓巴研究,受大脑限制,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人,最亲密的则是7人——这便是著名的邓巴数理论。也就是说,不管文明的程度再高,人类的社交能力与石器时代都没什么两样。无奈的是,几乎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不止人。

安妮宝贝在其新书《月童渡河》里曾谈到,其朋友圈也就是不到十来个好友而已。

她说,只跟最重要的人交往。

这样的态度,当然潇洒惬意,自然断舍离彻底,但我们能做到吗?

我们更多的是,上司刚发了个生日蛋糕许愿照,你能不去点赞吗,而且还得是24小时内;公司的最新产品上线了,老板转了,你敢不转吗;新交的女友跟闺蜜出去玩耍,发的一大堆美食,你能忘了点评么?

此外,如你所知,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马不停蹄地从身边的环境,寻找新鲜事物来刺激大脑,因为一旦缺乏这种刺激,我们就会变得疲倦,焦虑,有一种被时代和众人孤立的感觉。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成瘾症”。正是这种症状,让我们的大脑持续超速运作,备受压力。

其次,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前阵子,有这样一个报道,说某个健身教练,把手机绑狗上,然后让狗跑步,并把跑步的轨迹里程分享到朋友圈,让人觉得她非常爱运动,完了旁边还配个身材曼妙的自拍照。

试想一下,那些成天嚷着运动减肥的朋友,看到这样的分享,是不是对自己最近的运动强度和减肥效果很失望呢。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体的动物,哪怕是孤独如《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君,也会叹息道,.

“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怕失望而已。”

当然,这里的失望,不只是対朋友,更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对自身失望。因为有了比较,就一定会有伤害。“幸福是一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能感觉到。”

而朋友圈的最大心理属性,就是了解和比较——即便这种比较是建立在不真实的基础上。须知道,在朋友圈里,生活中的很多猥琐、尴尬、苦逼、青春痘都在这里被裁剪了,PS了,滤镜化了......

4有些人说,朋友圈越刷越不开心,都是社交网络的罪!想当年,没有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zztx/1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