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团队发现虚拟现实技术新应用或可治疗

  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记者张家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不断成熟,相关应用已从娱乐业逐步扩展到医疗等领域。英国一个团队就尝试在这项技术辅助下为被迫害妄想症患者提供治疗,取得不错效果。

  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受到迫害、欺骗、跟踪或阴谋对待等,病人倾向于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范。在陌生环境中,这类患者通常会采取避免与人眼神接触或交流等“防备行为”。

  牛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营造一些被迫害妄想症患者日常比较害怕的场景,例如地铁站等,并让患者与其中的虚拟角色交流,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共有30名病患接受了这一试验性治疗。他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场景中,其中会出现许多虚拟人物,而研究人员对患者如何应对这类场景进行指导。其中一组患者被告知应该尽量像往常一样使用“防备行为”保护自己,并逐步适应这种感觉;另一组则被鼓励尽可能解除防范心理、靠近虚拟角色并直视他们。

  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后一组病患中超过50%的人病情好转;即便是前一组被告知保持“防备行为”的病患中,也有大约20%的人病情得到改善。同时,许多病人回到现实生活后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容易焦虑。研究人员说,他们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观察这种效果能否长时间保持。

  领导这项研究的牛津大学教授丹尼尔·弗里曼说,这一成果为妄想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仅仅在30分钟的疗程中,通过使用正确的心理技巧,这些患者的病情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种新技术有望为相关精神疾病治疗带来全新的变革。

基因治疗抗衰老首获成功:减轻肌肉质量及干细胞损耗

  据悉,美国拜维亚(Bioviv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帕里什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逆转自然衰老过程的人——而这一切,归功于于她的公司推出的实验性的基因治疗。

  帕里什的基因治疗实验开始于年。基因治疗实验的目的是减轻肌肉质量损耗及干细胞损耗。其中肌肉质量损耗是年老后必然要发生的结果,而干细胞的损耗则和老年性疾病有关。

  这项实验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证明基因治疗是安全的。然而,实验的结果却表明基因治疗是长期有效的,也是能通过科学审查的。此外,这次实验的结果首次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端粒延长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有效的。

  帕里什说:“目前的基因治疗只能为受老年性疾病的人带来一定的边际效益。毕竟,在治疗老年性疾病方面,改变生活方式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生物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才是解决衰老问题的最佳方法,并且,如果相关的实验结果准确,我们将创造历史。”

  然而,在这一点上,帕里什也知道,为了确认基因治疗的方法,我们还有很多研究和调查性的工作要做。如果我们能够确认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那么,我们的工作将会是革命性的。

  染色体终端位于每节染色体的尾部,是一种短小的基因片段。这些终端是自然衰老的“缓冲带”,能够抵御磨损和自然衰老。但是随着持续的细胞分裂,染色体终端会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失去保护染色体的作用。这时,染色体就会因衰老产生异常情况。

  帕里什的基因治疗实验的成功与染色体末端端粒的得分是紧密相关的。而染色体末端的得分是依据端粒在白血球细胞(T淋巴细胞)内的长度来计算的。如果端粒的得分较高,就证明细胞比较年轻。帕里什在基因实验中比较了自己与同龄美国人的T淋巴细胞,44岁的她发现,通过基因治疗,她的端粒缩短情况被延缓了20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有的实验结果尚未得到来自独立的第三方的确认,而这种确认是必须的。为了确保白血球能够转换到身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同时,也为了保证这种效果能够在其他病人身上复制,公司仍在密切监测帕里什的血液情况。并且,这种监测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人类能破译外星人密码信息吗?科学家发布模拟解码挑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如果外星人尝试用一种加密的二进制方法联系我们,人类能够理解它们发出的信息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瑞恩·海勒(RenéHeller)进行了一项测试,试图给出问题的答案。

  作为“SETI解码挑战赛”(SetiDecryptChallenge)的一部分,海勒设计了一份全部由0或者1组成的信息文本,并让公众进行破译。SETI是“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英文缩写。他写道:“如果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来自太阳系之外某个固定方向的脉冲信号,计算机算法程序将能够自动识别出其中可能隐含的人工特征并进行破译,最终发现其中包含着一条信息。”

  这里展示完整的二进制信息文本,而作者将在今年的6月3日公布答案。对于这条信息的破译结果应能够回答很多问题,包括该文明的发达程度,他们历史有多悠久,他们用于发送信息的设备有多大规模,他们在星系间进行信息传递已经开展了多久,以及他们生活在他们所在太阳系的内部还是边缘位置,等等。

  海勒表示,你可以和任意多的其他人组成团队一同进行密码破译,实际上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已经有很多人在#SetiDecryptChallenge的话题下贴出了自己在破译这条密码信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就在上个月,海勒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我们在搜寻外星人方面应当收缩范围,将重点放在同样应当能够看到我们的那些天体目标上。这项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探讨了外星人如果想要探测地球上的生命迹象,将有哪些途径。

  在对地外生命的搜索过程中,天体生物学家们通常倾向于将研究重点放在一些系外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上,这些天体太远太小,无法使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因此观察它们的方式是记录它们从恒星面前经过时投射的阴影。

  相关研究的合作者普德里茨教授(Pudritz)指出:“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叫做凌星法,简单说就是观察行星在恒星前方通过。这基本上是探测系外行星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确认行星的存在,还能计算出它的直径大小。”

  由于行星的遮挡,当行星从恒星面前经过时,它会导致恒星的亮度出现轻微下降。通过对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恒星亮度下降的幅度,我们能够获得很多珍贵信息,即便他们从未直接观察到这颗行星。

  海勒与普德里茨继续指出:“相比之下,要想证明在那样一颗遥远行星上存在生命则是一项困难的多的工作,只有在最近,使用最新的望远镜设备才有可能开展相关研究。但再一次的,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到那些能够被探测到的类地行星上,那些与地球的情况相似,由岩石构成,并且通过凌星法等方法观察发现拥有有趣大气层的系外行星。”

  为了识别有价值目标,首先科学家们需要了解在某颗行星上是否有可能产生生命。普德里茨表示:“你会对穿过这颗系外行星大气层的恒星光芒进行光谱分析,从而检查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中是否存在与生命有联系的气体分子信号。”

  海勒和普德里茨指出,我们应当将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努力集中于所谓的“地球凌星带”(Earthstransitzone),这是一个天空中的狭窄片区,在此区域内如果存在外星人,他们将能够观察到地球从太阳前方经过。

  “地球凌星带”的概念将直接导出大约10万颗潜在恒星观测目标,其中的每一颗恒星周围都有可能存在着具备依据条件的行星或卫星,而这还只是我们利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射电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

  研究组表示:“我们的设想是外星人也可能通过凌星法对太阳进行观测,因为如果你能够对恒星开展细致观察,那么你几乎肯定会想到采用凌星法。这样说来,如果一个外星文明存在于地球凌星带内,并且距离我们在大约数千光年的范围内,那么当他们观察太阳时,几乎很难不注意到地球的存在。”普德里茨表示:“很显然我们并不能断言其他技术文明究竟会采用何种方式侦测类似地球这样的行星上是否有智慧生命存在。但凌星法是一种已经被证明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搜寻方式,且其原理是最基本的物理学,简单说就是行星会遮挡它后方的恒星光芒。很难想象他们会想不到采用这样的方法。”

  海勒博士补充道:“如果在这一区域内存在任何智慧文明,他们应当早就已经判断出地球是一颗宜居行星,并且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生命。如果他们的确存在,那么我们今天应当能够收听到来自这些文明世界发出的广播信号了。”

  目前已经有数个项目正在进行中,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向对方发送信息,或者仔细收听对方有可能给我们直接发送的信息,或者无意间‘泄露’出来的信息。这些信号迄今可能已经在宇宙中传播了数千年之久。

  海勒曾经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跟随普德里茨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他任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并深度参与了欧洲旨在搜寻系外行星的探测项目“柏拉图空间望远镜”的工作中。

  普德里茨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同时也聚焦于采用射电望远镜开展地外智慧文明的搜寻(SETI)的工作。作为理论学家,我们非常有兴趣知道相关搜寻工作是否应当聚焦于我们所提出的地球凌星带区域,其中的潜在目标清单大约是10万颗恒星。因为如果你不加区分地对整个天空进行搜寻,将会耗费大量的观测时间。”

  海勒与普德里茨指出,去年7月份由英国皇家学会启动的一项名为“突破聆听计划”(BreakthroughListenInitiative)的方案,如果能够将其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a.com/zlyy/1690.html

当前时间: